[发明专利]一种棉籽饼粕的物理脱毒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20125.4 | 申请日: | 2014-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214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李万东;杨洪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大禾油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015 | 分类号: | A23L1/015;A23K1/14 |
代理公司: | 宁波江东全方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2 | 代理人: | 肖华;张丽荣 |
地址: | 831100 新疆维吾尔***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棉籽 物理 脱毒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饲料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棉籽饼粕的物理脱毒方法。
背景技术
棉籽饼粕是提取棉籽油后的副产品,利用其作为饲料,即具有蛋白饲料的特性又具有能量饲料的特性。棉籽饼粕粗蛋白含量较高,达34%以上,棉仁饼粕粗蛋白质可达41%-60%。从棉籽饼粕的氨基酸含量来看,具备8种必需的氨基酸,赖氨酸高达6%,胱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相对较丰富;精氨酸含量远高于豆粕,是菜籽饼粕的2倍,仅次于花生饼粕,精氨酸与赖氨酸比达2.7以上。此外,棉籽饼粕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B族维生素等。但因棉籽饼粕含有毒性物质棉酚,而使其利用受到限制,大部分游离棉酚含量高的棉籽饼粕仅作为肥料使用,浪费了宝贵的蛋白质资源。
新疆棉籽饼粕作为一种优质的原料在饲料中广泛应用,但因棉籽饼粕中游离棉酚含量在0.4%以上,由于棉酚是多酚型毒素,饲料中含量过高会引起食用动物中毒,从而在饲料应用中也极大地限制了棉籽饼粕的用量。为了加大在饲料中棉籽饼粕的用量,就必须对棉籽饼粕进行脱毒处理。
目前现有的棉籽饼粕脱毒技术,有物理脱毒法和化学脱毒法,物理脱毒法,产量低,工艺简单,但脱毒后棉籽饼粕可溶性蛋白降低棉籽饼粕品质有所下降。化学脱毒法,产量高,工艺复杂,脱毒后棉籽饼粕的品质不变,是一种符合大规模,工业生产的方法。在化学脱毒法中棉籽饼粕需要在45℃,微湿的环境下反应24小时以上,才能达到脱毒效果,但在此环境下,腐败菌极易生长繁殖,使棉籽饼粕发生酸败反应,降低了棉籽饼粕的品质,采用化学脱毒法中,如何控制棉籽饼粕的酸败反应,是脱毒处理的关键点。现有的化学脱毒方法均没有介绍。如何控制棉籽饼粕的酸败反应,我们用现有方法生产的脱毒棉籽饼粕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酸败反应,使得脱毒后的棉籽饼粕质量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棉籽饼粕的物理脱毒方法,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混料
向棉籽饼粕中加入水及脱毒剂,均匀混合,使棉籽饼粕的含水量为20~40%;
所述脱毒剂为4~6g/kg份硫酸亚铁、4~6g/kg份硫酸镁、0.6~0.72g/kg份碳酸氢钠和12~18g/kg尿素;
2)高温膨化
在膨化温度为120~140℃、螺杆转速为180~250r/min的条件下,使1)步骤中得到的棉籽饼粕在膨化机的挤压腔内,高温膨化脱毒10~18小时;
3)低温发酵
在40~50℃、搅拌速率为40~60r/min的条件下,使步骤2)中得到的棉籽饼粕,低温发酵脱毒20~26小时;
3)烘干
将脱毒后的棉籽饼粕物料进行烘干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脱毒剂为5g/kg份硫酸亚铁、5g/kg份硫酸镁、0.66g/kg份碳酸氢钠和15g/kg尿素。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高温温膨化的条件为135℃、螺杆转速为220r/min,反应15小时。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低温发酵的条件为45℃、搅拌速率为55r/min,反应24小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
棉籽饼粕在膨化脱毒后具有独特的香味,改善了适口性;棉籽饼粕中的粗蛋白、粗脂肪等有效营养成分损失少;脱毒成本低,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可使棉酚脱除效率高达85%以上,适于工业化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棉籽饼粕的物理脱毒方法,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混料
向棉籽饼粕中加入水及脱毒剂,均匀混合,使棉籽饼粕的含水量为20%;
所述脱毒剂为4g/kg份硫酸亚铁、4g/kg份硫酸镁、0.6g/kg份碳酸氢钠和12g/kg尿素;
2)高温膨化
在膨化温度为120℃、螺杆转速为180r/min的条件下,使1)步骤中得到的棉籽饼粕在膨化机的挤压腔内,高温膨化脱毒18小时;
3)低温发酵
在40℃、搅拌速率为40r/min的条件下,使步骤2)中得到的棉籽饼粕,低温发酵脱毒26小时;
3)烘干
将脱毒后的棉籽饼粕物料进行烘干处理。
实施例2
一种棉籽饼粕的物理脱毒方法,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混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大禾油脂有限公司,未经新疆大禾油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201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冷高频电源
- 下一篇:一种电力电子设备及其结构功能模块的导向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