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好氧出水回流至厌氧反应器稀释并厌氧氨氧化处理煤气废水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20787.1 | 申请日: | 2014-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66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杨世东;廖路花;王伟卓;张兰河;崔凤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吉林市达利专利事务所 22102 | 代理人: | 陈传林 |
地址: | 132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出水 回流 至厌氧 反应器 稀释 厌氧氨 氧化 处理 煤气 废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是一种好氧出水回流至厌氧反应器稀释并厌氧氨氧化处理煤气废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新型煤化工技术是一种煤炭洁净利用技术,它以煤气化为龙头,以碳化工艺技术为基础,合成、制取各种化工产品和燃料油。其排放的废水主要来源于煤炼焦、煤气净化及化工产品回收精制等过程。煤化工废水成分复杂,高氨高酚,色度和毒性高并且可生化性较差。同时,在煤化工废水中还含有很多具有生色团和助色团的有机物,使得煤化工废水具有色度和浊度也很高的特点。
为了践行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正对能源结构进行调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其中对煤综合利用特别是煤的清洁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煤气化是煤清洁利用的一个重要例。基于国家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对以煤气化废水为代表的高浓度含酚废水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煤化废水处理工艺包括预处理,核心处理和深度处理三个部分。预处理的任务是去除SS、固体颗粒、除油、氨和酚的脱除与回收以及提高废水后续处理的可操作性;深度处理主要采用混凝沉活、性炭吸附和臭氧氧化等方法实现对污染物的进一步去除。考虑到经济性,其核心处理工艺主要采用生物法。
厌氧法是用来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最佳工艺,最主要特点是可提高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率。但是由于煤气化废水的毒性,抑制了厌氧细菌的代谢活性,传统厌氧过程的去除效果不是很理想。为了使废水排放达标,需要强化厌氧过程,并且还需采用好氧法对污染物实现进一步的去除。同时,为了取得更好的脱氮效果,好氧处理的出水还需进入缺氧反应器,以实现传统反硝化脱氮的目的。
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荷兰Delft科技大学的研究者在厌氧流化床反应器中发现一种新的含高浓度氨氮废水脱氮反应过程,并由此提出了一些列新型脱氮工艺,其中包括最有应用前景的厌氧氨氧化(ANAMMOX)工艺、短程硝化—反硝化(SHARON)工艺。
ANAMMOX工艺是在厌氧条件下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利用自养菌将氨氮直接氧化为N2而实现脱氮处理。ANAMMOX工艺与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相比,可节省约60%的供氧量,不需要外加碳源,运行费用低等优点。但是ANAMMOX菌是最初是在仅含NH4+—N和NO2——N的无机底物作为进水的流化床中发现的,故目前ANAMMOX工艺只是应用于低C/N比的废水处理中。并且ANAMMOX工艺对基质浓度有一定的要求,包括有机污染物浓度、NH4+—N和NO2——N的浓度。而NH4+—N和NO2——N既是ANAMMOX菌的基质利用物同时也是其抑制物,因为过高的NH4+—N和NO2——N浓度会对ANAMMOX菌起明显的抑制作用;
SHARON工艺是一种基于短程反硝化原理实现脱氮的工艺,该工艺是通过合理的控制好氧段的温度和停留时间等因素,使反应器的运行条件成为亚硝化菌生存的最佳环境,进而使硝化段控制在亚硝化阶段,以NO2——N为终产物,在缺氧段实现反硝化过程。该工艺的特点是将硝化过程稳定地控制在亚硝化阶段,以NO2——N为硝化终产物,与传统的硝化—反硝化工艺相比,可节省25%的供氧量和节省40%甲醇(外碳源),但是在SHARON工艺中,也需要对硝化反应器进行碱度的补充,同时亚硝化菌是自养菌,当硝化反应器进水有机物浓度过高时,会使增殖速度较高的异养型细菌迅速增殖,从而使自养型的亚硝化菌得不到优势,不能成为优占菌属,亚硝化反应最终将无法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对现有ANAMMOX工艺和SHARON工艺进行有机的组合,并进行实质性改进和创新,将其运用到煤气化废水处理中,在充分利用两者优势的同时,克服现有两种工艺各自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科学合理、流程简单、运行费用低,对煤气化废水中有机物能够充分降解,水处理效果好,便于推广应用的一种好氧出水回流至厌氧反应器稀释并厌氧氨氧化处理煤气化废水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电力大学,未经东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207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