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的微好氧SBR控制参数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23068.5 | 申请日: | 2014-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70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玲;王建辉;宋铁红;陆海;董利鹏;张芳;谢添;殷宝勇;李静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建筑大学;王晓玲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118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处理 降解 工业废水 微好氧 sbr 控制 参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过程控制,特别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过程控制参数。
背景技术
对于难降解工业废水来说,采用厌氧与好氧工艺联合是其有效去除方法,以厌氧工艺提高废水的生化性,以好氧工艺实现难降解工业废水的彻底降解,但这样的工艺流程较长,占地面积和动力消耗大、费用高。微好氧颗粒污泥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微好氧条件使得反应器保持在较低的DO状态,此时培养的活性污泥中由于存在着DO的浓度梯度,颗粒内部几乎无氧,呈现出厌氧环境,而污泥外部则暴露在好氧环境中,使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同时存在,将好氧氧化和厌氧还原在空间上和时间上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可以使难降解的有机物质首先被厌氧菌转化成小分子可生物降解的物质,是难降解有机物质的理想的新型生物处理工艺。微好氧活性污泥工艺不是简单的厌氧与好氧工艺的加合:与厌氧工艺相比,处理效率高,出水浓度低,难降解有机物矿化更完全,与好氧工艺相比,能耗少,动力消耗少,污泥产量低。此外,微好氧条件的引入解决了挥发有机物吹脱污染大气的问题。微好氧条件下形成的活性污泥:微观结构结实、紧密,沉降性能好;微生物种群丰富、多样化,且生物量大,因此,反应器容积负荷较高,且耐冲击负荷能力较强,对高浓度难降解废水具有独特适应和处理能力。在各种活性污泥工艺中,微好氧SBR工艺应用最为广泛。
但是由于难降解工业废水在组成、水质、水量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给微好氧SBR系统带来了扰动,因此,给系统的运行带来了较大的影响,需对运行过程进行监测、控制。而对于微好氧SBR系统来说,因其生物降解过程复杂和缺乏有效的测定仪器而使其处于无监测和控制的情况。目前,在普通SBR系统中常用的控制参数为DO,但是在低DO条件下,溶解氧电极由于受检测下限的限制,测定的精度和灵敏度较低,因此不适宜用作为微好氧SBR系统的控制参数。
发明内容
微好氧SBR工艺运行复杂,自动化成都要求高,但缺乏有效的可控参数,为解决这个问题,本发明提供一个微氧SBR系统的运行控制参数ORP,依据ORP的变化来控制系统的反应时间,它可以通过如下三种方式之一实现:
(1) 对于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的微氧SBR工艺,设定ORP绝对值来控制反应时间。步骤如下:①采用接种培驯法,用难降解工业废水驯化活性污泥,启动微氧SBR反应器。反应器包括5个运行工序,即进水、反应、沉淀、排水、闲置;SBR反应器的容积负荷为0.12~0.48kgCOD/(kgMLSS·d),污泥浓度为6~7g/L,排水比为0.6,反应时间为6~18h,表观气速为0.09~0.15cm/s;向反应器中投加活性污泥,以含有10%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的污水驯化污泥,驯化过程中难降解工业废水的投加量以每周10%的比例增加。②微氧SBR反应器启动成功后,利用安装于反应器内的ORP测定仪,实时、在线测定系统内的ORP值,并将其传输至计算机;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检测反应器内的COD值。③评估ORP变化规律与COD浓度的关系,并确定当COD浓度不再降低时的ORP值,以该ORP值作为微氧SBR反应器进入沉淀阶段的设定值。
(2) 对于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的微氧SBR工艺,根据ORP测定曲线特征点来控制反应时间。步骤如下:①采用接种培驯法,用难降解工业废水驯化活性污泥,启动微氧SBR反应器。反应器包括5个运行工序,即进水、反应、沉淀、排水、闲置;SBR反应器的容积负荷为0.12~0.48kgCOD/(kgMLSS·d),污泥浓度为6~7g/L,排水比为0.6,反应时间为6~18h,表观气速为0.09~0.15cm/s;向反应器中投加活性污泥,以含有10%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的污水驯化污泥,驯化过程中难降解工业废水的投加量以每周10%的比例增加。②微氧SBR反应器启动成功后,利用安装于反应器内的ORP测定仪,实时、在线测定系统内的ORP值,并将其传输至计算机;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检测反应器内的COD值。③将反应器内的COD浓度和ORP值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绘制成图,确定COD浓度变化与ORP值的关系,利用进入平台期的ORP曲线的拐点作为控制点,结束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建筑大学;王晓玲,未经吉林建筑大学;王晓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230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