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装袋封口机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23303.9 | 申请日: | 2014-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48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桂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桂春 |
主分类号: | B65B1/12 | 分类号: | B65B1/12;B65B6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179 辽宁省沈阳市浑***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装袋 封口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装袋封口机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食品领域中的食品装袋、封袋等工作,是本领域中一大难题,目前都没有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对于食品的连续装袋,更加难以实现。
对于一些散碎食品,需要对食品进行混合,目前的做法是,需要使用一个混合机,将集中不同的食品,按照所需比例,一同加入到混合机内进行搅拌混合。
混合后的原料,再倾倒出来,移动至装袋机中。这个生产过程存在以下问题:1、原料混合后,再次移送,可能会被污染,造成产品质量不过关。
2、原料混合后,如果原料颗粒大小不同、颗粒相容性较差,则会出现较重原料会落于混合料的底部,较轻原料会移动到混合料的顶部,这样的结果会导致产品一致性出现问题。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3、原料加工需要混合、装袋,两部分组成,生产效率低,难以跟上现代化工业生产的步伐。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集混料、装袋、封口于一体的混合装袋封口机。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混合装袋封口机,包括第一给料斗、第二给料斗、混料仓、开袋板、开袋辊、放卷辊、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给料斗和第二给料斗下方均设置有螺旋给料机,两螺旋给料机的输出端均同混料仓相连;所述混料仓上方同上只有开袋板、开袋板上方设置有开袋辊;相应于开袋辊设置有放卷辊;所述混料仓、开袋板、开袋辊和放卷辊之间设置有包装袋。
作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混料仓还可同其它给料斗与其它螺旋给料机相连。
作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混料仓底部设置有封袋裁切机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混合装袋封口机,包括第一给料斗、第二给料斗、混料仓、开袋板、开袋辊、放卷辊、包装袋,其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工作状态稳定;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由于本发明的结构特点,本发明通过在第一给料斗和第二给料斗中加入不同原料,通过两螺旋给料机可将原料一同输送至混料仓中进行混合,混合后,再由混料仓中直接进入包装袋中;最后再由封袋裁切机构进行封袋和裁切,一次性完成混料、封袋两项工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污染风险。
另外,本发明通过螺旋给料机进行给料,螺旋给料机可调整不同转速,从而实现不同比例的混料,使用方便。
本发明通过设置其它给料斗与其它螺旋给料机,可以实现多种不同原料的混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为第一给料斗、2为第二给料斗、3为混料仓、4为开袋板、5为开袋辊、6为放卷辊、7为包装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混合装袋封口机,包括第一给料斗1、第二给料斗2、混料仓3、开袋板4、开袋辊5、放卷辊6、包装袋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给料斗1和第二给料斗2下方均设置有螺旋给料机,两螺旋给料机的输出端均同混料仓3相连;所述混料仓3上方同上只有开袋板4、开袋板4上方设置有开袋辊5;相应于开袋辊5设置有放卷辊6;所述混料仓3、开袋板4、开袋辊5和放卷辊6之间设置有包装袋7。
作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混料仓3还可同其它给料斗与其它螺旋给料机相连。
作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混料仓3底部设置有封袋裁切机构。
本发明的混合装袋封口机,包括第一给料斗1、第二给料斗2、混料仓3、开袋板4、开袋辊5、放卷辊6、包装袋7,其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工作状态稳定;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由于本发明的结构特点,本发明通过在第一给料斗1和第二给料斗2中加入不同原料,通过两螺旋给料机可将原料一同输送至混料仓3中进行混合,混合后,再由混料仓3中直接进入包装袋7中;最后再由封袋裁切机构进行封袋和裁切,一次性完成混料、封袋两项工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污染风险。
另外,本发明通过螺旋给料机进行给料,螺旋给料机可调整不同转速,从而实现不同比例的混料,使用方便。
本发明通过设置其它给料斗与其它螺旋给料机,可以实现多种不同原料的混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桂春,未经张桂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233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铝棒自动对齐装置
- 下一篇:襟翼零位自适应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