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微流控技术制备具球棒结构的海藻酸钙微纤维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23961.8 | 申请日: | 2014-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48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秦建华;张晓庆;于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D01F9/00 | 分类号: | D01F9/00;D01F11/00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1001 | 代理人: | 张晨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微流控 技术 制备 球棒 结构 海藻 酸钙微 纤维 方法 | ||
1.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制备具球棒结构的海藻酸钙微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利用液滴微流控装置产生大小均一的油相液滴,并呈线形排列于连续相海藻酸钠溶液中;
(2)将包涵有油相液滴的海藻酸钠溶液借由微流控装置的液体喷口连续通入到异丙醇中,使海藻酸钠溶液脱水,海藻酸钠溶质析出固化,形成海藻酸钠固体纤维,并呈现出串联的球棒形态;
(3)将固化的海藻酸钠纤维浸没在高浓度氯化钙溶液中使海藻酸钠与钙离子螯合生成稳定的海藻酸钙纤维;所述海藻酸钠溶液的浓度为1%-4%(w/w);所述氯化钙溶液的浓度为4%(w/w)。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微流控技术制备具球棒结构的海藻酸钙微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相液滴为不溶于水亦不溶于异丙醇的疏水液体,在海藻酸钠溶液通入到异丙醇中后,油相液滴被固定在海藻酸钠纤维中,并沿着纤维呈线形排列。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微流控技术制备具球棒结构的海藻酸钙微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液体为氟化油。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微流控技术制备具球棒结构的海藻酸钙微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氟化油为FC-40。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微流控技术制备具球棒结构的海藻酸钙微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滴微流控装置能够生成油相液滴,通过调节液滴分散相和连续相流速,控制油相液滴间间距,使各个液滴间间隔固定或使各个液滴紧密相邻;液滴分散相流速范围是0.5ul/min-2ul/min,连续相流速范围是3ul/min-10ul/min。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的球棒形态的形成,是由于海藻酸钠溶液内的油相液滴直径略小于由微流控装置液体喷口喷出的海藻酸钠溶液液流的直径,当海藻酸钠溶液通过喷口通入到异丙醇中后,析出固化的海藻酸钠纤维相对于海藻酸钠溶液液流在直径方向发生了剧烈的收缩;不同浓度的海藻酸钠溶液,收缩程度不同,浓度越小,收缩越剧烈;在没有油相液滴占位的纤维部位,形成了细“棒”形态,在有油相液滴占位的纤维部位,形成了粗“球”形态,“球”“棒”结构间隔排列,形成具有球棒结构的海藻酸钠纤维。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形成的海藻酸钠球棒纤维浸没在氯化钙溶液中,使纤维转变为海藻酸钙纤维,能够使纤维形态结构更加稳定,防止当纤维浸没在水中或盐溶液中时,发生纤维溶胀变形甚至变成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2396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性海藻纤维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可降解缝合线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