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航空航天用控制电缆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27220.7 | 申请日: | 2014-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5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程学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学武 |
主分类号: | H01B7/02 | 分类号: | H01B7/02;H01B7/17;H01B7/18;H01B7/29;H01B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25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航空航天 控制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航天电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重量比较轻的航空控制电缆。
背景技术
航空航天线缆比一般地面用线,无疑有更多的、实际的、特殊的要求,例如必须考虑绝缘材料的重量、真空逸气性,对原子氧、紫外线、高能辐照的抵御能力,以及它的阻燃性、机械性能,甚至线缆生产时绝缘材料的工艺性能。在航空航天史上,由于电气绝缘和线缆绝缘材料引起的失效、事故不在少数。航天器耐用性的不足,以及随着对宇宙环境的严酷性认识的不断深化,都对航天布线及布线系统提出了更高的可靠性要求。对于像卫星这样的航天器的设计者而言,所面临的首要问题莫过于航天器自身重量的降低。对于卫星星体中数百公斤重的电子线路系统以及构成有效载荷的电子元件,包括电线电缆,都必须设法减轻它们的重量。重量的减轻固然为了减少每公斤数百美元的发射费用,更主要的是因为能腾出更多的重量和空间位置,使卫星能携带更多的燃料,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卫星的有效运行寿命。
近年来,对航空航天电缆提出了下面的新的要求,1.串弧性,是指存在于两根或多根导线间的一种电击穿扩展现象,表现为一旦一个线路产生一个电气失效,这个失效会向另外的线路扩展,导致线路严重失效,甚至快速燃烧。2.真空逸气性,是在高真空下物质的挥发(气化),是宇航用线的一个要求。3.原子氧,高空还存在着高流量的原子氧群体,原子氧对飞行器表面材料产生侵蚀,使其严重降解和破坏。
发明内容
为了电缆能够更好地适应航空航天使用;本发明提供一种航空航天用控制电缆,该航空航天用控制电缆具有超低的重量、耐辐照、耐磨、阻燃、耐串弧性、耐真空逸气性和耐原子氧等优良性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航空航天用控制电缆的线芯由铜导体外依次涂有聚酰胺酰亚胺、镀锡层和聚酰胺酰亚胺组成,若干根线芯绞合成缆芯,在缆芯外包裹芳纶加强层,芳纶加强层外包裹交联ETFE材料组成的护套层。
线芯中采用双层的聚酰胺酰亚胺作为绝缘漆使得线芯具有非常好的耐热和绝缘性能,线芯中的镀锡层加强了线芯的机械强度,同时镀锡层也对各个包裹的导体起到电磁屏蔽作用;芳纶加强层起到绝缘和加强层的双重作用,且芳纶材料的重量比较轻适合航空航天电缆使用;外护套使用了适合宇宙空间使用的交联ETFE材料,交联ETFE具有耐辐照、耐磨、耐串弧性、耐真空逸气性和耐原子氧性能,使得本电缆非常适合航空航天环境中使用且重量轻。
本发明的的有益效果是,线芯中的双层聚酰胺酰亚胺和镀锡层既提高了导体耐热、绝缘性能和机械强度,也使得各个线芯具有电磁屏蔽作用;重量较轻且强度大的芳纶材料适合作为加强层和绝缘层;适合宇宙空间的交联ETFE材料作为电缆外护套,本发明具有简单和重量轻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中1.铜导体,2.聚酰胺酰亚胺,3.镀锡层,4.聚酰胺酰亚胺,5.芳纶加强层,6.护套层。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航空航天用控制电缆的线芯由铜导体1外依次涂有聚酰胺酰亚胺2、镀锡层3和聚酰胺酰亚胺4组成,若干根线芯绞合成缆芯,在缆芯外包裹芳纶加强层5,芳纶层加强层5外包裹交联ETFE材料组成的护套层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学武,未经程学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272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