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打孔定位器无效
申请号: | 201410627289.X | 申请日: | 2014-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69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罗立波;田东;李龙;黄向松;刘兖松;吴忠明;吕臣峰;陈涛;王洋;方文才;陈瑞;张泽强;冯艳萍;徐邦斌;张晟平;颜晓东;曾东;张建辉;侯志军;候小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哈密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F1/24 | 分类号: | B26F1/24;B26D7/01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市禾工专利代理事务所 65108 | 代理人: | 何冰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孔 定位器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打孔的打孔定位器。
背景技术
在家装、制造行业中,有时需要根据模板上孔洞位置对待加工物体在相同位置处进行打孔。现今此种打孔工艺多是用钢钎直接进行打孔,此种打孔方式由于钢钎在第一次受力时无法保证钢钎处于原孔圆心,使得打出的孔与原孔总有一定偏移,对后续加工、安装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精确进行打孔,与原孔重叠率高的打孔定位器。
本申请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打孔定位器包括套筒,在套筒地面中心开设通孔,通孔外设置有弹簧,弹簧内插有钢钎,钢钎部设置有凸起,凸起下端面顶于弹簧上端,所述套筒分为上、下套筒,上、下套筒旋接,在下套筒下部外罩有裙围,所述裙围为伞状,其内为空腔。
本申请通过裙围可使得套筒处于原孔中心位置,进而使得钢钎处于原孔圆形位置,打孔时稳定性高,使得新开孔与原孔重叠率较高。
附图说明:本申请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图1是打孔定位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裙围结构示意图。
图例:1、上套筒,2、钢钎,3、凸起,4、弹簧,5、下套筒,6、裙围,7、通孔,8、裙瓦,9、凹槽,10、卡棱。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所示,打孔定位器包括套筒,在套筒地面中心开设通孔7,通孔7外设置有弹簧4,弹簧4内插有钢钎2,钢钎2上部设置有凸起3,凸起3下端面顶于弹簧4上端。所述套筒分为上、下套筒1、5,上、下套筒1、5旋接,在下套筒5下部外罩有裙围6。如图2所示,所述裙围6为伞状,其内为空腔,裙围6是由裙瓦8组成的伞状,每片裙瓦8两侧分别开设凹槽9和卡棱10,两相邻的裙瓦8的卡棱10与凹槽9插接。所述凹槽9为上小下大的梯形槽,卡棱10形状与凹槽9形状相反。这样的结构可使得裙瓦8在张合过程中,裙瓦8下部可来回移动,不影响裙瓦8张合。所述裙瓦8外圆周面为所述伞状裙围6外圆周面的1/n,n为自然数。
使用时,将待打孔板放置在模板下,并将两板定位。随后将本申请置于模板原孔内,套筒5在受力向下的过程中,裙瓦8同时受力张开,裙瓦8外周顶于原孔内圆周处,下套筒5与待打孔板顶触。通过不断打击钢钎2,即可对待打孔板进行打孔。每次打击钢钎2后,需要待钢钎2稳定后再次打击钢钎,这样可保证钢钎每次下落均处于原孔中心,使得新打出孔的圆心与原孔圆心重叠。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申请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哈密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哈密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272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瑞舒伐他汀钙化合物
- 下一篇:一种普萘洛尔中间体的改进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