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组过温保护供电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28030.7 | 申请日: | 2014-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625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黄延新;邓纶浩;杨圣峯;黄晓东;何鹏;彭建普;凌敏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卓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18 | 分类号: | H02H7/18;H02J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4288 | 代理人: | 李悦,齐文剑 |
地址: | 518117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年丰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组 保护 供电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组过温保护供电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新能源电池组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高端领域的电动汽车、代步车等交通工具。当电池组温度过高时,如果继续使用(即充电或放电),将给电池组带来极大损害,甚至导致起火、爆炸等安全事故。
如图1所示,现有的电池组过温保护电路采用一安装在电池组附近的机械式温度开关或电阻式温度开关检测电池组的环境温度,在检测到过温时系统进行断电处理。电池组一般由若干电芯串联组成,而温度开关检测的是其附近的环境温度,若严重发热的电芯离温度开关较远,那么,待温度开关检测到过温时,该严重发热的电芯可能已经损坏,特别当温度上升速度很快,而温度开关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整个电池组的温度可能已经失控。另外,上述电池组检测到过温后便直接切断供电回路,而不会提前发出预警信号,对于高速行驶的车辆相当危险,容易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于提供一种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电池组过温保护不间断供电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组过温保护不间断供电装置,其包括控制电路、若干电池组、若干过温检测电路和若干充放电驱动电路;电池组、过温检测电路和充放电驱动电路一一对应;
若干电池组并联连接;每一电池组包括若干串联连接的电芯;每一电池组的正极端连接本装置的正输出端,每一电池组的负极端通过对应的充放电驱动电路连接本装置的负输出端;
每一过温检测电路用于检测对应电池组的各电芯的温度,并将各电芯的温度值与预设温度安全阈值进行比对,在各电芯的温度值均小于预设温度安全阈值时,输出温度正常信号至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用于根据该温度正常信号驱动对应的充放电驱动电路导通,以使得对应的电池组充放电;在至少一电芯的温度值大于预设温度安全阈值时,该过温检测电路输出过温信号至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根据该过温信号控制对应的充放电驱动电路截止,以使得对应的电池组停止充放电。
优选地,每一过温检测电路包括若干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若干电阻、若干比较器和一或门,或门的输入端数量、热敏电阻、电阻、比较器和对应电池组的电芯一一对应;
每一热敏电阻用于检测电池组对应的一电芯的温度,每一热敏电阻的一端通过对应的电阻连接一直流电源,每一热敏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每一比较器的反相端连接于对应的热敏电阻和对应的电阻之间,每一比较器的同相端通过一阈值电压源接地;每一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该或门的对应的输入端,该或门的输出端连接该控制电路。
优选地,本装置还包括若干延时电路,每一延时电路连接于对应的过温检测电路和该控制电路之间。
优选地,每一充放电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电阻至第四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场效应管至第四场效应管;
第一电容和第一电阻相并联,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连接该负输出端,还连接一直流电源,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直流电源,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负输出端;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均连接直流电源,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负输出端,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对应电池组的负极端;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直流电源,第二电阻和第二电容并联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连接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还依次通过第四电阻和第三电阻连接直流电源;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直流电源,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于第四电阻和第三电阻之间,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电池组的负极端,第四场效应管和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均连接控制电路。
优选地,本装置还包括过温报警电路,控制电路还根据该过温信号驱动过温报警电路发出警报。
优选地,该过温报警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蜂鸣器和发光二极管;
第二场效应管和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连接,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直流电源,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第二场效应管和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控制电路;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还通过第二电阻连接正输出端,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正输出端,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依次通过第一电阻和蜂鸣器连接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接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卓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卓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280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