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缓冲区配置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28304.2 | 申请日: | 2014-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684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刚;杨大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883 | 分类号: | H04L12/88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冲区 配置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技术,特别涉及数据传输系统缓冲区配置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设备性能大幅提升。以路由器设备为例,接口速度从以前的百兆口发展到现在的万兆口。在呈现形式上,固化口和可扩展口数目也在不断增加。网络设备性能的提升,必然要求CPU处理速度和内存容量相应增加。对于任何一种设备,内存都是重要资源,在性能一定的情况下,软件对内存的消耗越小越好。
数据通信设备中,路由器是一种工作于网络边缘的数据选路设备。路由器中的各个通信接口在实现数据传输的方式上可能各有不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传输方式是DMA(Directory Memory Access,直接存储器访问)传输。DMA传输是相对于中断传输的一种数据传输方式,其基本原理是通过DMA控制器,将数据在内存和外设之间进行独立传输,而不需要CPU中断的干预,从而节约CPU资源。
一个完整的DMA传输过程必然经过下面4个步骤:
1、DMA请求
CPU对DMA控制器初始化,并向I/O(input/output)接口发出操作命令,I/O接口提出DMA请求。
2、DMA响应
DMA控制器对DMA请求判别优先级及屏蔽,向总线裁决逻辑提出总线请求。当CPU执行完当前总线周期,即可释放总线控制权。此时,总线裁决逻辑输出总线应答,表示DMA已经响应,通过DMA控制器通知I/O接口开始DMA传输。
3、DMA传输
DMA控制器获得总线控制权后,CPU即刻挂起或只执行内部操作,由DMA控制器输出读写命令,直接控制RAM(Random-Access Memory)与I/O接口进行DMA传输。在DMA控制器的控制下,在存储器和外部设备之间直接进行数据传送,在传送过中不需要中央处理器的参与。开始时需提供要传送的数据的起始位置和数据长度。
4、DMA结束
当完成规定的数据传送后,DMA控制器即释放总线控制权,并向I/O接口发出结束信号。当I/O接口收到结束信号后,一方面停止I/O设备的工作,另一方面向CPU提出中断请求,使CPU从不介入的状态解脱,并执行一段检查本次DMA传输操作正确性的代码。最后,带着本次操作结果及状态继续执行原来的程序。
由此可见,DMA传输方式无需CPU直接控制,也没有中断处理方式那样保留现场和恢复现场的过程,通过硬件为内存与外设开辟一条直接传送数据的通路,使CPU的效率大为提高。
在数据通信领域,主流CPU通信处理子模块都大量使用了DMA传输机制。DMA传输机制的实现,均需要在内存中分配一片环状缓冲区,用于存放DMA操作所需要的状态和数据,行业里面称成这片区域为BD(Buffer Descriptor,缓冲区描述符)。
DMA数据接收过程中,BD通常配置成环状,称为BD环。BD环结构一般可以分成两部分:状态域和指针域,分别为4字节,合计8个字节长度。状态域一般包含接收使能位、中断使能位和接收状态域;指针域用于存放待操作的缓存地址。实现DMA数据接收处理流程,当前业界通常的作法主要有下面两种方案。
方案一
申请包含n个BD的BD环;
申请n个缓冲区(buffer),挂到BD环上;
将BD环信息设置到硬件;
初始化所有BD,并打开中断,设置BD状态为可以接收状态;
使能硬件接收;
每个BD完成DMA接收后会产生中断,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唤醒接收任务;
接收任务主要是查询状态为“接收完成”的BD,摘除其缓存交给上层模块处理,同时申请新的缓冲区,挂接到该BD上,并将该BD重新置为“可以开始接收”状态。
BD环结构图1所示。
接受任务中获取在中断处理函数中释放的信号量,防止接收任务空转以节约CPU资源。接收任务处理流程如图2所示。
该方案的优点是实现简单,尤其是初始化过程,一开始就挂满BD环,只需要在接收任务中,逐个回收并重新挂接。但是有一个缺点:在任何时候BD环都是满的,占用了n个缓冲区。如果接口密度大,并且BD环比较长,就会占用大量的缓存。比如一个千兆以太口,BD个数为1024,当存在20个GE(Gigabit Ethernet)口的时候,任何时间都会至少需要20k个缓冲区。
方案二
与方案一基本上相同,主要区别在于不用打开DMA中断。根据系统不同,接收数据的操作可能是单独任务,也可能是专用模块的轮询调用接收处理接口。与方案一存在同样的缺点,这里不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283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