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设定发尘质量的粉尘气溶胶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28541.9 | 申请日: | 2014-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749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石零;余新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13/00 | 分类号: | B01J13/00;B01F3/06;B01F15/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定 质量 粉尘 气溶胶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除尘器性能检测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可设定发尘质量的粉尘气溶胶发生器。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粉尘污染治理的重视程度加深,国内多家环保设备设计生产单位均在开发各种类型的除尘器。在除尘器性能检测的过程中,发尘量稳定且可调的发尘器是除尘器效率检测中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市场上很难发现一种可设定发尘质量的粉尘气溶胶发生器。
申请号为201110054352.1的名为“推进式粉尘气溶胶发生设备”的中国发明专利介绍了一种用类似于注射器样的推进器控制粉尘发尘量的技术方案,该方案使用的推进器无法连续使用,只能用于少量粉尘发生实验。
申请号为201320205310.8的名为“一种粉尘发生装置”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使用拨料器来控制粉尘发尘量的大小的方案,该方案通过设置在出料口上端的拨料叉旋转将压实的粉尘拨入到出料口内,粉尘掉落至步带输送装置,然后进入到粉尘扩散装置内。实际应用时,粉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单纯靠拨料叉拨动压实的粉尘进入到出料口内,粉尘会被快速旋转的拨料叉拨动到其他位置而无法完全进入到出料口内,这样的设置无法精确对出料口的粉尘进行控制。另外同步带输送装置也无法保证粉尘扩散装置的连续供料。
申请号为201110047698.9的名为“齿带式粉尘气溶胶发生设备”的中国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通过齿轮带式传动的方式控制粉尘质量的方案,该方案的料仓使用搅拌片控制跌落至输灰装置上的粉尘数量,这种方案因为料仓中的粉尘堆积密度不同,导致无法精确的控制跌落至输送装置上的粉尘质量,长期使用的情况下,不能稳定均衡的保证发尘质量,实验误差太大,难以准确可靠的反映出除尘器的效率。
申请号为201010101408.x的名为“粉尘气溶胶发生装置”的中国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利用负压技术吸引粉尘送出的技术方案,该方案通过使用料仓内的梳状刷搅拌料仓内的粉尘控制跌落至输送皮带上的粉尘数量,梳状刷的作用类似于上述专利的搅拌片,同样存在因料仓情况的变化导致难以精确控制料仓下料的情况,长期使用会造成实验存在较大的误差。
上述几种粉尘气溶胶发尘器只能定性估计发尘量的多少,而不能精确定量控制粉尘的发尘质量,也不能预先设置发尘质量,得到实验要求需要的发尘效果。上述几种发尘器发尘误差较大,难以控制发尘质量的精确性,用于除尘器效率检测的可靠性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设定发尘质量的粉尘气溶胶发生器。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为:1、通过控制器的设定控制皮带精确运转,保证发尘质量的精确控制;
2、不需要称量设备就可以实现对发尘质量的计量;
3、通过均匀设置的输灰斗以及控制器的控制保证发尘的均匀控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设定发尘质量的粉尘气溶胶发生器,包括储灰斗、粉尘输送装置和粉尘扩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粉尘输送装置包括斜管和设置于斜管内的皮带输灰装置;所述的斜管下端与储灰斗下端连通,上端与粉尘扩散装置连通;所述的皮带输灰装置包括套设于斜管内的倾斜的输送皮带;所述的输送皮带上设置有多个均匀间隔布置的输灰斗,输送皮带上端位于粉尘扩散装置上部空间内;所述的输灰斗是下端连接于输送皮带的输送面上的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槽形结构,输灰斗上端开口承接由储灰斗下端掉落的粉尘;所述皮带输灰装置的电机电连接有控制电机运转速度的控制器。
输灰斗均匀排布,通过输送皮带控制输灰斗将灰尘输送到粉尘扩散装置里,因输灰斗的体积固定,只需要通过控制皮带的转速即可知道单位时间内输送到粉尘扩散装置里面的粉尘质量,不需要称量设备。另外通过在控制器里面储存各种粉尘的性质参数,即可通过控制器控制不同的发尘量。
计算发尘质量的方法为:发尘质量=单位时间进入粉尘扩散装置的输灰斗个数×输灰斗体积×粉尘堆积密度。
控制器内能够配置多种功能按钮,如发尘量设置按钮、粉尘种类选择按钮等,通过按钮调整不同的粉尘参数得到不同的发尘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的输灰斗包括横向垂直连接于输送皮带上的第一连接片以及两片沿输送皮带运动方向布置于输送皮带上的第二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所述的第二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为直角梯形的片状结构,第二连接片直角腰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连接片的一侧,第三连接片直角腰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连接片的另一侧,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第三连接片和输送皮带围绕形成斗状的输灰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汉大学,未经江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285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化浆料制备系统和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陶粒砂胚球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