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红外照射的智能化人体位置实时追踪节能取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29313.3 | 申请日: | 2014-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03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周斯加;钱金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3/12 | 分类号: | G05D3/12 |
代理公司: | 温州市品创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47 | 代理人: | 程春生 |
地址: | 325000浙江省温州市瓯海经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红外 照射 智能化 人体 位置 实时 追踪 节能 取暖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节能型取暖家电设备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基于红外照射的智能化人体位置实时追踪节能取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取暖器作为现代取暖设备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常见的取暖的基本原理是以电为能源进行加热供暖的取暖设备,主要利用的是热辐射、空气对流等物理原理,根据热源可分为电热丝制热源,导热油制热源,卤素管、石英管制热源,电热膜电暖气,其中,电热丝制热源类取暖设备主要是利用凹镜面反射型的取暖器,制热速度较快,但是电热丝较为脆弱,开启状态下较大的震动可能会对电热丝造成损坏;导热油制热源类取暖设备的制暖量往往和其页片的多少有关,散热慢,耗电多;卤素管、石英管制热源类取暖设备成本低,但寿命短;电热膜电暖气型取暖设备升温缓慢,断电后又容易快速冷却;由于这些设备不仅效率低下,升温缓慢,寿命短,性能较低,长期使用容易引起人体干燥。
上述的取暖方式主要是室内全部空气加热方式,往往造成大量的热量散发到大气中,这是一种极大的能源浪费。本发明所提出的取暖方式致力于局部加热,对节能环保有了较大的提高。
因此,有必要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取暖方式和取暖设备的研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基于红外照射的智能化人体位置实时追踪节能取暖系统,旨在提供一种利用红外照射取暖方式、具有较大的节能优势,制暖周期短,效率高,使用方便,机器性能好有较好的市场推广价值的取暖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红外照射的智能化人体位置实时追踪节能取暖系统,包括照射区域大小可调装置、基于红外线照射的取暖装置、全方位角度转动驱动装置、自动控制系统、人体位置实时监测追踪系统、室温实时监测系统;其中照射区域大小可调装置、基于红外线照射的取暖装置、全方位角度转动驱动装置、人体位置实时监测追踪系统、室温实时监测系统均与自动控制系统连接;全方位角度转动驱动装置与基于红外线照射的取暖装置连接;基于红外线照射的取暖装置与照射区域大小可调装置连接。
所述的全方位角度转动驱动装置进一步包括固定底座、旋转电机机架、旋转电机、横向电机、横向支架、横向电机机架、横向锥齿轮对、横向连接轴、纵向支架、纵向电机、纵向电机机架、纵向锥齿轮对、纵向连接轴、取暖装置连接器;其中旋转电机机架与固定底座连接,旋转电机固定于旋转电机机架上,横向支架与旋转电机转轴连接,横向电机机架固定于横向支架上,横向电机固定于横向电机机架上,横向连接轴设置于横向支架上,横向锥齿轮对分别装配于横向连接轴和横向电机的转轴,纵向支架装配于横向连接轴上,纵向电机机架固定于纵向支架上,纵向电机固定于纵向电机机架上,纵向连接轴设置于纵向支架上,纵向锥齿轮对分别装配于纵向连接轴和纵向电机的转轴,取暖装置连接器设置于纵向连接轴上。所述的全方位角度转动驱动装置通过控制系统对图像传感器数据的综合分析,从而根据分析结果中人体具体位置的定位点,驱动伺服电机工作,使红外发射灯转动至合适的照射角度,一般以包围人体为合理照射范围。
所述的旋转电机、横向电机、纵向电机均可由直流电机、同步电机或异步电机代替,驱动三个方向的旋转运动。
所述的照射区域大小可调装置进一步包括电机,电机支架,丝杠,丝母,平凹镜座,外框,限位板,调整垫片,平凹透镜;所述的电机固定于电机支架上,电机支架通过螺纹连接与外框连接;电机伸出转轴与丝杠(17)连接,丝杠旋进丝母中;平凹透镜压紧于平凹镜座内,平凹镜座的后基准面与外框的后基准面保持一致;限位板通过螺纹连接与外框联接,在平凹镜座的两侧与限位板之间分别加入调整垫片;将丝母连接到平凹镜座上;利用丝母与平凹镜座的固定连接,使丝杠、丝母推动与平凹透镜连接在一起的镜座产生位移,进行调焦。所述的照射区域大小可调装置根据预设环境参数中诸如房间的大小、人的体积差异等可对红外灯照射区域进行小范围的调节。
所述的电机为步进电机。
所述的基于红外线照射的取暖装置进一步包括大功率红外线发射灯,通过自动控制系统的驱动程序,在不同室温环境下发出不同光强度的红外线,光强度的变化由所述自动控制系统调节。
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总控制器、通讯总线、接口电路、显示器、电子控制单元、信号采集仪、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分析系统;所述的总控制器、通讯总线、接口电路、显示器、电子控制单元、信号采集仪、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分析系统通过接口电路与总控制器连接。实现AD/DA转换、信号处理、数据采集、数据综合分析、电机驱动、光强调节等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未经温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293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