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林地捲棒栽培猪苓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30329.6 | 申请日: | 2014-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88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文恒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4109 | 代理人: | 吴立 |
地址: | 048310山西省晋城***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林地 栽培 猪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林地捲棒栽培猪苓的方法,属于林地生态循环经济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林地中栽培猪苓的方法。
背景技术
猪苓属真菌类多孔菌科核菌属药用真菌,以干燥菌核入药,为利尿药,行水、利湿、消肿,并能止泻。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首先从猪苓中分离出猪苓多糖,后经临床实验证明,猪苓多糖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对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有明显疗效。
猪苓栽培的另一必不可少的菌种就是蜜环菌,猪苓是依靠蜜环菌提供营养,才能繁殖生长,一般可使用蜜环菌种直接伴栽。现在的猪苓栽培大都是直接将树棒摆放在选好的坑中,摆入菌种,填枝叶及腐殖土即可,但是这样的栽培方法存在如猪苓种子和蜜环菌的亲和力差发育缓慢、菌种呼吸换氧差等问题,都会对猪苓的产量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林地枝条树叶打捆栽培猪苓的方法,提高猪苓种子与蜜环菌的亲和力,避免积水或水分不足,提高了猪苓产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林地捲棒栽培猪苓的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备料,在林中收集大量树枝树叶,将枝条修剪成50-70㎝长,准备好栽培用的猪苓种子及蜜环菌材;
第二步,制作捲棒生长体,将修剪好的枝条平铺在一个平面上且厚度为1-3㎝,在枝条层边缘铺覆一层厚度为1.5-2㎝的树叶,在树叶上摆放备好的猪苓种子和蜜环菌材,然后将枝条层卷起成直径12-15㎝的捲棒,并使猪苓种子和蜜环菌材位于捲棒的中心部位,将捲棒紧实捆扎形成猪苓生长体;
第三步,挖栽培沟,在林下土质肥厚的树木旁,挖取适宜放入捲棒生长体的栽培沟,栽培沟的长度为70-90㎝,宽度为20-25㎝,深度为25-30㎝;
第四步,生长体入坑,将捲棒生长体放入栽培沟中,并在捲棒的枝条空隙填入细腐殖土,捲棒周围也以腐殖土填满压实至高于地面并覆盖树叶。
所述的树叶为林中收集的自然湿的树叶。
所述第三步的栽培沟选在树木侧根旁。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将林中的枝条树叶卷成棒状生长体,猪苓种子和蜜环菌材均位于捲棒中心部位并被树叶包覆,不仅提高了猪苓种子和蜜环菌的亲和力,还利用树叶发菌快的特性,使猪苓种子与蜜环菌在短期内快速萌发,相互扭结,形成发育体系,提高猪苓产量。
2、本发明在栽培中后期,枝条层的腐烂为猪苓的膨大提供了空间和养分,林地树根被密环菌侵染也能继续为猪苓生长提供养分,保证了猪苓成长所需的营养,提高猪苓产量。
3、本发明中猪苓种子和蜜环菌材位于捲棒生长体的中心,离栽培沟底有一定距离,避免了坑内积水泡烂种子,影响猪苓正常萌发生长。
4、本发明中捲棒生长体的枝条层间隙不仅增加了氧气的蓄存量,为菌种呼吸换氧提供便利,还能蓄水以防止少雨季节水分供应不足。
5、本发明相较于传统栽培法中需使用粗木棒并砍鱼鳞口,捲棒生长体所使用的材料均为林中废弃物,且制作方便简单,降低了生产与劳动力投入成本,既节能又环保,促成林菌和谐生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林地捲棒栽培猪苓的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备料,在林中收集大量树枝树叶,将枝条修剪成50-70㎝长,准备好栽培用的猪苓种子及蜜环菌材;
第二步,制作捲棒生长体,将修剪好的枝条平铺在一个平面上且厚度为1-3㎝,在枝条层边缘铺覆一层厚度为1.5-2㎝的树叶,在树叶上摆放备好的猪苓种子和蜜环菌材,然后将枝条层卷起成直径12-15㎝的捲棒,并使猪苓种子和蜜环菌材位于捲棒的中心部位,将捲棒紧实捆扎形成猪苓生长体;
第三步,挖栽培沟,在林下土质肥厚的树木旁,挖取适宜放入捲棒生长体的栽培沟,栽培沟的长度为70-90㎝,宽度为20-25㎝,深度为25-30㎝;
第四步,生长体入坑,将捲棒生长体放入栽培沟中,并在捲棒的枝条空隙填入细腐殖土,捲棒周围也以腐殖土填满压实至高于地面并覆盖树叶。
所述的树叶为林中收集的自然湿的树叶。
所述第三步的栽培沟选在树木侧根旁。
本发明将林中的枝条树叶卷成棒状生长体,猪苓种子和蜜环菌材均位于捲棒中心部位并被树叶包覆,不仅提高了猪苓种子和蜜环菌的亲和力,并利用树叶发菌快的特性,使猪苓种子与蜜环菌在短期内萌发,相互扭结,形成发育体系,中后期林地树根被密环菌侵染还能继续为猪苓生长提供养分,枝条层的腐烂为猪苓的膨大提供了空间,多方面的提高了猪苓产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文恒;,未经李文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303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