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堤坝白蚁防治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30796.9 | 申请日: | 2014-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50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汤大祥;李军;杨宏丰;苏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市六合区水利科技推广服务中心站 |
主分类号: | A01G13/00 | 分类号: | A01G13/00;A01M9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15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堤坝 白蚁 防治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白蚁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堤坝白蚁防治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共有8.7万余座水库,水库的坝型90%以上为土石坝,山塘约630万座,各类堤防26万km,其中主要堤防6.57万公里。水库大坝、堤防工程作为一种现实的、长期的防洪措施在我国防洪工程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白蚁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社会性昆虫,距今约有2.5亿年的历史。白蚁对堤坝等水利工程的危害早有历史记录。如公元前234年,韩非子《喻世篇》记有“千丈之堤,以蝼蚊之穴溃”;公元1590年,明潘季驯《河防一览》记有“ 江河一决,澎湃难支,始而蚁穴,继而滥觞,终必至于滔天而莫可收拾。” 以上文献说明了白蚁危害江河堤防的普遍性和悠久历史。
据水利部水利管理司统计表明,我国南方省区一半以上的堤坝工程存在蚁害,其中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蚁害率高达90%以上。
近年来,过去一直认为不适宜白蚁生存的海塘也有白蚁危害的报道,2003年在深圳西海塘7.6公里的西乡段多次发现土栖白蚁的危害;2000年在钱塘江标准海塘的建设过程中多次发现蚁患,后据浙江省白蚁防治所对钱塘江临江一线118.843公里海塘蚁情调查表明,蚁害严重的海塘占23.9%,蚁害一般的海塘占30.6%。
南京市普查数据表明,各区县堤坝工程普遍受到堤坝白蚁危害,有蚁害的水库共有189座,占水库总数的75%;流域性堤防652公里,有蚁害的堤防186公里,占堤防总长数的29%。1983年六合区三友水库汛期高水位时放水涵洞出现浑水现象;1983年六合区玉带江堤,在汛期高水位时出现渗漏、管涌险情,并迅速扩大,漏水洞中冲出白蚁和菌圃,经全力抢险才避免了决堤;1998年溧水县石臼湖堤发生管涌,以上险情均为白蚁病害所致。
以上资料表明白蚁对土质堤坝造成的危害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后果严重时则会酿成崩堤垮坝的大灾难,因此对堤坝白蚁进行防治于水利建设和国民经济具有重大意义,对白蚁防治新技术、新方法进行应用推广具有社会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外对白蚁防治的基本方法主要有生物防治法、物理防治法、化学防治法、生态防治法及检疫防治法等。我国防治白蚁的方法除了诱杀、药杀、烟熏,常用的就是挖巢。
南京市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曾用开挖探沟、烟剂熏杀、追踪蚁道、解剖巢位的方法防治白蚁。后用使用“灭蚁灵”系列药物进行诱杀防治。1987年开始应用“灭蚁灵”型诱杀包,现在使用新型药物“蚁克星”诱饵剂诱杀包,效果较好。
随着我国白蚁防治科技工作者对堤坝白蚁活动规律、防治技术、防治方法等研究的不断深入,防治理念的更新,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地在治理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总结了不少堤坝白蚁综合治理的新技术。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类。
(1)由广东省水利厅白蚁防治中心站经过长期实践研究总结形成的“三环节、八程序”法的新技术。
内容包括:
第一环节为找、标、杀。找—找堤坝白蚁的外露特征:泥被、泥线和分群孔;标—将找到的特征标志起来,以免丢失;杀—投饵药杀。
第二环节为找、标、灌。找—找药杀后长出堤坝表面的死巢指示物:碳棒菌;标—将死巢指示物标志起来;灌—对死巢进行灌泥浆(不需加农药)填洞、固坝。以上两个环节是在堤坝上实行的。
第三环节为找、杀(防),在堤坝周围400米内的蚁源区,见蚁投饵杀死白蚁,能有效地控制蚁源区的白蚁有翅成虫飞进堤坝定居筑巢,形成堤坝周围400米内无白蚁的环境,这是在堤坝外进行的环节。
(2)由浙江省诸暨市白蚁防治所研究总结出的一套“找、标、杀、灌、防、控”为主要内容的堤坝白蚁防治质量保证体系。
其主要内容是:积极寻找白蚁地表活动迹象,标出白蚁主巢初步位置及危害范围,运用多种灭蚁技术加以灭杀,并及时做好药土回填等防治工作。在完成防治工作后定期进行复查、防治,总量控制白蚁危害,确保堤坝安全。
(3)南京市六合区白蚁防治中心引进美国陶氏益农公司较为先进的白蚁防治技术,经三年的野外课题研究试验,该诱杀系统选用的环保型药剂,不与土壤接触,不污染水源,又可回收处理,对于确保堤坝防洪安全和环境保护,尤其是水源地的保护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市六合区水利科技推广服务中心站,未经南京市六合区水利科技推广服务中心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307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海洋生态修复的喜盐草苗种人工培养方法
- 下一篇:一种玫瑰花育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