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软件测试质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30800.1 | 申请日: | 2014-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7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赵霞;郭静;张新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0 | 代理人: | 张靖 |
地址: | 25010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软件 测试 质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件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软件测试质量的方法,通过将测试用例分类、测试人员分级、测试流程控制,替代现在普遍存在的测试模式及流程;在一轮测试中尽可能发现多的bug ,替代多轮次的重复测试,提高测试质量,降低测试和产品成本。
背景技术
软件测试作为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软件测试时间占据整个项目周期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而此时,很少有人思考软件测试本身的质量。
目前,一般的公司软件测试流程为所有的测试工程师一起编写测试用例、一起评审测试用例、分模块执行测试用例、交叉执行测试用例、提交bug等 。没有根据测试工程师的能力、经验来划分测试任务,没有对于测试工程师的测试质量进行检验和控制,这就往往导致系统测试发现bug不彻底,导致重复提交系统测试版本,有的中级项目的系统版本数量甚至达到20轮,造成项目延期交付,客户满意度降低 、项目成本增高等一系列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上述问题,特此提出一种控制软件测试质量的方法,通过合理的安排测试人员、测试任务,并通过严格的流程控制,逐层监督、逐层确认,在尽可能少的测试轮次中发现尽可能多的bug,提高测试质量,减少测试成本,也督促测试人员自觉进步。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控制软件测试质量的方法, 所述方法通过将测试用例分类,将测试人员分级,通过测试控制流程,在一轮测试中,尽可能发现多的bug ,避免漏测、重复返工 ,提高测试质量,降低测试和产品成本。
其中,
测试用例分类:系统测试用例分为功能点测试用例和场景测试用例,功能点测试用例针对单个的、具体的功能点,针对UI(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的按钮、操作等;场景测试用例针对复杂的、交叉的使用场景,针对需求点;
测试人员分级:根据测试工程师的经验、能力等素质,将测试人员分为初级测试工程师、中级测试工程师、高级测试工程师;
其中,初级测试工程师负责执行功能性测试用例;
中级测试工程师负责设计和维护功能点测试用例,验证初级测试工程师执行通过的功能点用例,执行场景测试用例;
高级测试工程师负责设计和维护场景测试用例,验证中级测试工程师执行通过的场景测试用例和自由测试。
所述测试控制流程包括功能点测试用例执行流程,具体步骤如下:
1)中级测试工程师在测试前,根据需求及UI,设计、编写功能点测试用例,通过评审;
2)在系统测试开始时,初级测试工程师依据功能点测试用例执行测试,用例不通过,则上报bug ,该用例留至下一轮继续执行;用例通过,则交付中级测试工程师确认;
3)中级测试工程师执行初级测试工程师执行通过的用例,确认通过的,交付高级测试工程师自动化,该用例下一轮不必执行;确认不通过的,打回测试用例,并提交bug,该用例下一轮继续重复2步骤;
4)高级测试工程师接收到中级测试工程师提交的功能点用例,将其自动化实现,便于回归测试 ,至此,该轮的功能点测试用例执行完成。
所述测试控制流程包括场景测试用例执行流程,具体步骤如下:
1)高级测试工程师在测试前,依据需求,设计、编写场景测试用例,通过评审;
2)在系统测试开始时,中级测试工程师依据场景测试用例执行测试,用例不通过,则上报bug,该用例留至下一轮继续执行;用例通过,则交付高级测试工程师确认;
3)高级测试工程师执行中级测试工程师执行通过的场景测试用例,确认通过的,将用例自动化实现,便于回归测试,该用例在下一轮不必执行;确认不通过的,打回测试用例,并提交bug ,该用例下一轮重复2)步骤;
4)高级测试工程师负责执行自由测试,用例不通过,则上报bug;用例通过,场景测试用例执行完毕。
本发明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通过合理的安排测试人员、测试任务,并通过严格的流程控制,逐层监督、逐层确认,在尽可能少的测试轮次中发现尽可能多的bug,提高测试质量,减少测试成本,也督促测试人员自觉进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实现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说明书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308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EEPROM的数据冗余存取方法
- 下一篇:粗铝丝超声压焊机吹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