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度融合型止水带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30959.3 | 申请日: | 2014-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525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开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开成 |
主分类号: | E01C23/09 | 分类号: | E01C23/09;C04B2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9 | 代理人: | 靳浩 |
地址: | 5322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度 融合 止水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续面的连接材料,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强粘连性的高度融合型止水带。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大兴土木,道路和大桥上随处可见混凝土路面,复杂的交通网络便利了我们的生活,但是道路在被不断的使用中,常常会出现路面被损坏或老化现象,需要对毁坏的路面进行修整或重新的铺设。在施工过程中,完成新路面的铺设后,要对新老路面进行接续,其接续面方位,接续面的处理方法,新老混凝土生熟配料及振捣控制都影响着工程的防水质量。为保证施工质量,让新老路面的混凝土完美融合在一起,不仅要提高新老混凝土的粘接强度,而且要合理处理施工缝,防止建筑构件的漏水、渗水,提高道路的整体强度,确保工程建筑的质量和使用寿命,从而提升交通的整体面貌。
建筑工程施工缝常常采用高分子防水材料结合钢板止水带进行接续,但是现有的防水材料粘连性差,不能与旧的路面的混凝土进行很好的连接;同时钢板的刚度低韧性差,在承受路面反复重压下,覆盖在钢板上的混凝土路面在钢板弹力作用下弹起崩碎和毁坏路面,钢板也易弯折,后期处理麻烦,因此施工缝粘接和止水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止水带材料由于技术缺陷导致粘接强度和刚度低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受施工环境和施工方式制约,通过高粘性融合层提高新老混凝土的粘接强度,使得新老混凝土完美融合在一起,以及通过组合式钢带提高接续面的整体强度的高度融合型止水带。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度融合型止水带,包括高粘性融合层、内外表面镀锌处理的组合式钢带,其中融合层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分:
水泥沥青砂浆35-45%
填料 20-30%
纤维素醚 0.4-0.8%
胶粘剂 4-7%
木质纤维素 0.1-0.5%
触变剂 0.1-0.3%
减水剂 0.1-0.2%
SBS 5-10%
SPAO 4-10%
软化剂 8-10%
增粘树脂 4-9%
老化剂 0.5-0.8%。
优选的是,所述的融合层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分:
水泥沥青砂浆 36-43%
填料 22-28%
纤维素醚 0.5-0.7%
胶粘剂 5-6%
木质纤维素 0.2-0.4%
触变剂 0.2-0.3%
减水剂 0.1-0.2%
SBS 6-9%
SPAO 5-9%
软化剂 9-10%
增粘树脂 5-8%
老化剂 0.6-0.7%。
优选的是,所述的组合式钢带通过并排的两根以上钢条连接两块钢板的相对面而成。
优选的是,所述的组合式钢带上的钢板厚度为5mm,宽度不低于180mm,长度不低于1900mm。
优选的是,所述的组合式钢带采用40%稀硫酸的溶液浸泡5分钟,浸泡完毕后立即用清水进行喷淋冲洗,并用干布擦干净。
优选的是,所述的组合式钢带的内外涂抹融合层,其融合层厚度不低于1mm。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度融合型止水带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由高粘性融合层和内外表面镀锌处理的组合式钢带组成,高粘性融合层以水泥沥青砂浆为主要成分并辅以其他添加剂,水泥沥青砂浆主要性能体现在流动度、扩展度和粘连性都很高,使得融合层可以自愈合,而且可与混凝土间形成微观上的完全润湿,产生分子间作用力,新老混凝土完美融合且粘接强度高,有效阻止液态水和水蒸汽从施工缝渗入结构体;利用组合式钢带高强度的刚性特点,避免弹力作用路面,提高接续面的整体强度;组合式钢带镀锌处理提高使用寿命,避免后续施工过程中进行除锈处理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组合式钢带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附图和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的高度融合型止水带,包括高粘性融合层1、内外表面镀锌处理的组合式钢带2,其中融合层1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分:
水泥沥青砂浆 40%
填料 25.5%
纤维素醚 0.7%
胶粘剂 5%
木质纤维素 0.1%
触变剂 0.1%
减水剂 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开成,未经李开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309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