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B柱内板拉伸模无效
申请号: | 201410631419.7 | 申请日: | 2014-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27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骆陈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福祥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22/22;B21D37/1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顺利 |
地址: | 241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柱内板 拉伸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B柱内板拉伸 模。
背景技术
随着轿车工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家用小型汽车市场扩大的迫切需要,各 大主机厂要求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目前,汽车上的B柱内板,需要在拉伸模上进行拉延成形。由于目前的拉 伸模具一次只能成形一个B柱内板,导致生产效率低,产能不能满足要求,如 果要提高产能,势必要加大硬件投入,硬件成本在产品生产成本中占有很大的 比例,就会造成产品制造成本上升。
由于汽车B柱内板通常是采用具有一定厚度的钢板材质,这样生产的汽车 B柱内板主要还存在板料弹性恢复而产生的凹面、扭面、松弛和波纹等缺陷,B 柱内板的成形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B柱内板拉伸模,目的是提高B柱内板的生产效率和 成形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B柱内板拉伸模, 包括上模、压边圈、下模板和设在下模板上且与汽车B柱内板形状相同的凸模, 且凸模设有两个,上模的工作面设有与两个凸模相配合的凹模腔,压边圈位于 上模与下模板之间,两个凸模嵌入压边圈内,上模的工作面并设有凸出的两条 拉延筋,压边圈的压料面设有与拉延筋配合的沟槽。
所述两个凸模在所述下模板上沿下模板宽度方向进行布置,且为相对称。
所述两个凸模连接成一体结构。
所述拉延筋为沿着所述凹模腔的轮廓延伸的封闭结构。
所述拉延筋的断面形状为半圆形。
所述压边圈为由多个边框连接构成的方形框状结构,所述沟槽设在边框上。
所述压边圈两端具有导向块,所述上模的两端具有让导向块插入的第一滑 槽。
所述上模的另外两端具有让所述压边圈的两个相对的边框插入的第二滑 槽。
所述压边圈上竖直设有用于对板料进行定位的定位器。
所述压边圈通过安全螺栓与所述下模板滑动连接。
本发明的汽车B柱内板拉伸模,通过在下模板上设置两个凸模,在上模内 相应设置凹模腔,从而可以一次性拉延成形出两个B柱内板,生产效率高;另 外,上模的工作面上设置两条拉延筋,保证拉延件有足够的延伸率,拉延成形 时凸模与料板接触面大,压边圈和上模之间进料阻力均匀,从而保证凸模能顺 利进入凹模腔,使底部和周边各部位进料阻力均匀,同时提高了B柱内板的刚 性和强度,减少了由于弹性恢复而产生的凹面、扭面、松弛和波纹等缺陷,能 够使B柱内板的成形性能能够达到最好。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汽车B柱内板拉伸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上模的主视图;
图4是在去除上模后的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结构的俯视图;
图6是在图4结构去除压边圈和刺破刀后的俯视图;
图7是压边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压边圈的俯视图;
图9是拉延筋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刺破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刺破刀与上模的剖视图;
图12是定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定位器;2、安全螺栓;3、上模;31、凹模腔;32、拉延筋;33、避让 孔;34、第一滑槽;35、第二滑槽;36、上容纳槽;37、滑柱;4、压边圈;41、 边框;42、沟槽;43、导向块;44、第一导板;45、第二导板;5、下模板;6、 凸模;61、连接区域;62、下容纳槽;7、刺破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 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 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福祥模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芜湖福祥模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314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