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松褐天牛的杀虫剂及使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631677.5 | 申请日: | 2014-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97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林勇文;王联德;方大琳;钟凤林;贾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57/12 | 分类号: | A01N57/12;A01P7/04;A01N51/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天牛 杀虫剂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松褐天牛的杀虫剂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萎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流行病,它是松材线虫通过松褐天牛等媒介昆虫在松树体内传播,从而引发的松树病害。被松材线虫感染后的松树,针叶呈黄褐色或红褐色,萎蔫下垂,树脂分泌停止,树干可观察到天牛侵入孔或产卵痕迹,病树整株干枯死亡,最终腐烂。松材线虫病具有致病力强、寄主死亡速度快、传播快等特点,一旦发生,治理难度大,不仅会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也破坏了自然景观及生态环境,对松树资源构成严重威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松褐天牛的杀虫剂及使用方法,能有效防治松褐天牛,进而防止松材线虫病传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松褐天牛的杀虫剂及其使用方法,利用本发明杀虫剂能够有效防治松褐天牛,进而防止松材线虫病的传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治松褐天牛的杀虫剂,是针对引起松材线虫病的媒介昆虫松褐天牛,以噻虫嗪、甲拌磷为主要原料制备而成的一种虫害防治组合物;
其各原料组分按重量百分数计包括噻虫嗪20~30%,甲拌磷40~50%,填料补足100%。
所述噻虫嗪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所述甲拌磷包括甲拌磷颗粒剂、甲拌磷乳油。
所述防治松褐天牛的杀虫剂的使用方法,是将所述杀虫剂稀释50~100倍后,或涂抹在松树树皮上,或打孔注射入松树,或撒施在土壤上。
本发明的显著优点在于:
(1)本发明杀虫剂的配方简单,通过噻虫嗪和甲拌磷这两种原料的共同作用能使杀虫效果更加彻底,防治效果更好;且所使用的噻虫嗪和甲拌磷不含有害杂质,不易产生药害,对病虫不产生抗药性。
(2)本发明防治松褐天牛的杀虫剂使用方便,可用于大面积防治。
(3)利用本发明防治松褐天牛的杀虫剂进行处理,可有效防止以松褐天牛为媒介的松材线虫传播,降低松材线虫病的发病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述的内容更加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防治松褐天牛的杀虫剂,是针对引起松材线虫病的媒介昆虫松褐天牛,以噻虫嗪、甲拌磷为主要原料制备而成的一种虫害防治组合物;
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百分数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0%,甲拌磷颗粒剂50%,填料补足100%。
所述防治松褐天牛的杀虫剂的使用方法,是将所述杀虫剂50倍液涂抹在松树树皮上。
实施例2
一种防治松褐天牛的杀虫剂,是针对引起松材线虫病的媒介昆虫松褐天牛,以噻虫嗪、甲拌磷为主要原料制备而成的一种虫害防治组合物;
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百分数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0%,甲拌磷乳油40%,填料补足100%。
所述防治松褐天牛的杀虫剂的使用方法,是将所述杀虫剂100倍液撒施在土壤上。
实施例3
一种防治松褐天牛的杀虫剂,是针对引起松材线虫病的媒介昆虫松褐天牛,以噻虫嗪、甲拌磷为主要原料制备而成的一种虫害防治组合物;
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百分数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0%,甲拌磷乳油45%,填料补足100%。
所述防治松褐天牛的杀虫剂的使用方法,是将所述杀虫剂100倍液打孔注射入松树。
按实施例3对50株松树进行处理,并与未经处理、经现有防治剂1(75%噻唑膦乳油100倍液)处理和现有防治剂2(10%甲胺磷乳油100倍液)处理的松树(各50株)在同一条件下进行试验:每10天处理1次,共处理3次,处理30、60、90天后统计松树的松材线虫病发病情况,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处理后松材线虫病发病率的测定结果
从表1可见,未经处理的松树,松材线虫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处理后的松树;采用本发明杀虫剂处理后的松树,松材线虫病的发病率与现有防治剂相近,并随时间延长,其防治效果更加显著,表明本发明防治松褐天牛的杀虫剂能够较好防治松褐天牛,进而达到抑制松材线虫病传播的目的;且本发明杀虫剂配方简单,使用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316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