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适应匹配的射频架构及其匹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33089.5 | 申请日: | 2014-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393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白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40 | 分类号: | H04B1/4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何青瓦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射频处理模块 可调匹配网络 匹配 射频架构 基带控制模块 自适应匹配 功放模块 接收模块 匹配网络 应用场景 天线 可变匹配网络 技术替代 模块连接 射频性能 预先存储 传统的 自适应 频点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匹配的射频架构及其匹配方法,射频架构包括功放模块、接收模块、天线、射频处理模块、基带控制模块以及至少一个可调匹配网络模块,至少一个可调匹配网络模块连接在:功放模块和射频处理模块之间;和/或接收模块和射频处理模块之间;和/或天线和射频处理模块之间;其中基带控制模块中预先存储对应多个不同应用场景的匹配值,用于根据应用场景应用对应的至少一个可调匹配网络模块的匹配值以得到最优的射频性能。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将可变匹配网络技术替代传统的固定匹配网络,使得可以根据工作条件的不同,自适应的调整匹配网络的值,最终达到在各个频点以及各种工作环境下性能达到最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式电子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适应匹配的射频架构及其匹配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射频架构中,匹配网络是固定的,一旦选定并生产完毕,则不可更改。但是现今的通信终端已经进入到多模多频段时代,工作的频段也越来越高,如WIFI已经到5GHz,4G的通信频段已经到2.6GHz。而且通信的频段宽度也在不断展宽,例如5G的WIFI,带宽范围已经接近到1GHz,4G的通信接近200MHz的带宽。而在高频段大带宽的通信电路中,使用一组匹配网络来承担所有的工作频点的调谐工作是非常困难的工作。同时,在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FDD)的模式中,射频通路还会有一个关键的非线性器件-双工器(Duplexer),也会让系统射频负载变的更加不收敛,调试难度增加。如果坚持传统的固定匹配方式,最后的性能是每个频点/工作状态平衡的产物,到不到最优。而系统的射频性能(如功耗,发射接收性能)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和终端续航能力。因此需要提出一种可变匹配网络技术替代传统的固定匹配网络,使得可以根据工作条件的不同,自适应的调整匹配网络的值,最终达到在各个频点以及各种工作环境下性能达到最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适应匹配的射频架构及其匹配方法,能够根据工作条件的不同,自适应的调整匹配网络的值,最终达到在各个频点以及各种工作环境下性能达到最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适应匹配的射频架构,射频架构包括功放模块、接收模块、天线、射频处理模块、基带控制模块以及至少一个可调匹配网络模块,至少一个可调匹配网络模块连接在:功放模块和射频处理模块之间;和/或接收模块和射频处理模块之间;和/或天线和射频处理模块之间;其中基带控制模块中预先存储对应多个不同应用场景的匹配值,用于根据应用场景应用对应的至少一个可调匹配网络模块的匹配值以得到最优的射频性能。
其中,基带控制模块用于:规划射频的应用场景;对应用场景进行调试决定对应的匹配值,做成查找表并保存。
其中,基带控制模块还用于:判断当前应用场景;根据当前应用场景查找查找表以得到对应的至少一个可调匹配网络模块的匹配值;根据对应的至少一个可调匹配网络模块的匹配值配置可变匹配网络模块以得到最优的射频性能。
其中,基带控制模块通过硬件接口配置至少一个可变匹配网络模块的匹配值以得到最优的射频性能。
其中,至少一个可调匹配网络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可调电感、可调电容。
其中,应用场景包括工作信道、环境温度、天线负载匹配、软件直接指定的至少一个。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射频架构的匹配方法,射频架构包括功放模块、接收模块、天线、射频处理模块、基带控制模块以及至少一个可调匹配网络模块,至少一个可调匹配网络模块连接在:功放模块和射频处理模块之间;和/或接收模块和射频处理模块之间;和/或天线和射频处理模块之间;方法包括:通过基带控制模块预先存储对应多个不同应用场景的匹配值;通过基带控制模块根据应用场景应用对应的至少一个可调匹配网络模块的匹配值以得到最优的射频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330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