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拟原位河道底泥厌氧氨氧化过程装置及使用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33441.5 | 申请日: | 2014-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65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正魁;韩华杨;张万广;朱倩;王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C02F3/32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胡锡瑜 |
地址: | 21009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拟 原位 河道 底泥厌氧氨 氧化 过程 装置 使用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拟原位河道底泥厌氧氨氧化过程装置及使用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沿河湖地区氮、磷等污染物排放逐年增加,河道水质情况日益严重。集中表现为河道水质富营养化加剧。水体富营养化是指过量的氮磷进入水体使得藻类、水生生物异常繁殖,水体溶解氧及透明度发生变化,造成水质恶化。厌氧氨氧化细菌广泛存在于河道及淡水湖泊中,由于富营养化水体的缺氧环境,使得厌氧氨氧化过程得以发生,厌氧氨氧化过程对于富营养化河道中氮素的脱除有一定的贡献。
细菌反硝化作用一直被认为是自然水体中脱氮的唯一一个重要的过程。自从Mulder等人于1995年在荷兰的一家污水处理厂发现了厌氧氨氧化过程以后,厌氧氨氧化过程被认为是很多自然水体中不可或缺脱氮过程。这一发现打破了长期以来反硝化是水体中去除无机氮的唯一途径的传统观念。厌氧氨氧化是指在厌氧条件下,厌氧氨氧化细菌直接以NH4+作为电子供体,以硝态氮或亚硝氮作为电子受体将其中的N转化为氮气的过程。据研究,自然水体中的厌氧氨氧化过程对于N2通量的贡献量为20-79%。
目前,关于厌氧氨氧化过程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提高其污水处理能力的研究上,例如在较短的时间内缓解厌氧氨氧化亚硝酸盐的抑制,节约资本,提高厌氧氨氧化菌的活性(专利申请号CN201210030215.1,一种快速缓解厌氧氨氧化中亚硝酸盐抑制的方法),将厌氧氨氧化细菌固定化制备生物活性填料用于除去水体污染物(专利申请号CN201310128413.3,一种厌氧氨氧化细菌固定化制备生物活性填料的方法)等。
在模拟湖泊河道等微环境系统中,国内外的一些学者已经有相关方面的研究和报道,例如以生态混凝土为材料,制作一种微生态系统单元,用于水环境治理(专利申请号CN200610097282.7,微生态系统单元及其在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有学者研发设备模拟湖泊沉积物-水土界面环境,人为控制界面水动力扰动、界面光照、界面温度以及上覆水化学特性,研究水土界面生化过程机理。(专利申请号200710133406.7,一种应用于湖泊沉积物-水界面过程研究的室内模拟系统)。也有研究通过在人工填料上间歇式进水的人工湿地中实现厌氧氨氧化脱氮。(专利申请号CN201010539899.6,一种利用人工湿地实现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的方法)。
国内外的一些学者已经对河道水体中的厌氧氨氧化过程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并研发了一系列的技术。王衫允等人(生态学报,2012,白洋淀富营养化湖泊湿地厌氧氨氧化菌的分布及对氮循环的影响)结合15N同位素失踪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了白洋淀湖泊湿地沉积物中厌氧氨氧化菌的分布、菌群结构特性、生物多样性及其活性,郑燕玲等人(环境科学,2012,崇明东滩夏季沉积物厌氧氨氧化菌群结构与空间分布特征)探索了长江口崇明东滩表沉沉积物中是否存在厌氧氨氧化菌以及厌氧氨氧化菌的群落结构与空间分布特征,Guibing Zhu等人(Environ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Anammox Bacterial Abundance,Biodiversity and Activity in a Constructed Wetland)通过构建人工湿地来研究人工湿地中的厌氧氨氧化菌的丰度、多样性以及温室气体N2O的排放。但是,到目前为止,如何在室内通过模拟河道原位环境,并探究不同因素对河道中的厌氧氨氧化过程的影响的模拟技术方法仍未见报道。采用人工模拟不同手段河道生态修复过程,进行包括沉积物、沉水植物、脱氮反硝化菌、水温、光照及水质参数等综合调控及优化,来研究原位河道底泥中厌氧氨氧化过程的装置尚未有开发。因此,研究此类技术和装置对富营养化河道水体治理具有积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日益严重河道水体恶化问题以及现有的装置难以达到分析多因素变化对河道底泥厌氧氨氧化过程的影响,本发明提供一种探究河道底泥厌氧氨氧化过程的方法和装置,可有效提高河道原位水体的脱氮效果,从而可以改善河道水质、促进原位河道生态修复的研究。使用该装置可以通过人为手段在室内模拟原位河道水体环境,并通过调控物理、化学、生物因素,来研究对原位河道底泥中的厌氧氨氧化过程的影响。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334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