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萘基二乙酸的手性锌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34223.3 | 申请日: | 2014-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478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刘莹莹;杨进;李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3/06 | 分类号: | C07F3/06;C09K11/06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东师专利事务所 22202 | 代理人: | 刘延军;李荣武 |
地址: | 130024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萘基二 乙酸 手性 配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过渡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手性配位聚合物由于在分子识别、催化、光学材料和仿生化学等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而被广泛研究(U. Knof,A. von Zelewsky,Angew. Chem. Int. Ed. 1999,38,302;A. Lützen,M. Hapke,J. Griep-Raming,D. Haase,W. Saak,Angew. Chem. Int. Ed. 2002,41,2086)。但与传统配合物相比,手性配合物的报导仍然较少(G. Yuan,C. Zhu,Y. Liu,W. Xuan,Y. Cui,J. Am. Chem. Soc.2009,131,10452)。
1,1’-双-2-萘酚由于构象稳定,并具有光学活性,被广泛应用于不对称合成和手性识别中(M. Canlica,T. Nyokong,Dalton Trans. 2011,40,1497;R. Wang,L. Xu,X. Li,Y. Li,Q. Shi,Z. Zhou,M. Hong,A. S. C. Chan,Eur. J. Inorg. Chem.2004,1595)。W. Lin老师(Y. Cui,S. J. Lee,Y. W. Lin,J. Am. Chem. Soc. 2003,125,6014;Y. Cui,H. L. Ngo,P. S. White,W. Lin,Inorg. Chem. 2003,42,652;Y. Cui,H. L. Ngo,P. S. White,W. Lin,Chem. Commun. 2003,994;H. L. Ngo,W. Lin,J. Am. Chem. Soc. 2002,124,14298;Y. Cui,H.L. Ngo,P. S. White,W. Lin,Chem. Commun.2002,1666;Y. Cui,O. R. Evans,H. L. Ngo,P. S.White,W. Lin,Angew. Chem. Int. Ed. 2002,41,1159)和洪茂春老师(R. Wang,L. Xu,X. Li,Y. Li,Q. Shi,Z. Zhou,M. Hong,A. S. C. Chan,Eur. J. Inorg. Chem. 2004, 1595)开展过此类配体的研究工作,他们以1,1’-双-2-萘酚连接两个吡啶单元,合成了多个手性超分子金属配合物。但是,基于1,1’-双-2-萘酚二乙酸配体所合成的金属配合物从未被报导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公开一种双萘基二乙酸的手性锌配合物。
本发明同时还公开了这种手性锌配合物的制备方法。
双萘基二乙酸的手性锌配合物具有下述化学式,即:[Zn3(L)3(H2O)3]·H2O,其中L为去两个质子的(S)-(-)-1,1’-双萘基-2,2’-二乙酸阴离子配体。
H2L配体
配合物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晶胞参数为a = 18.3740(5) ?, b = 8.2230(6) ?,c = 21.3210(4) ?,α = 90°,β = 103.573(2) °,γ = 90°,V = 3131.4(3) ?3,基本结构是一维链状结构。
所述的双萘基二乙酸的手性锌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取等摩尔的二水合醋酸锌和H2L放入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以体积比为7:1的水和乙醇为混合溶剂,放置在烘箱中,加热到120 ℃恒温72小时,然后缓慢降到室温制得。
晶体样品的荧光光谱数据显示此配合物具有稳定的荧光性能,可以作为荧光材料在材料科学领域得到应用。
本发明手性锌配合物通过简单的溶剂热合成得到,具有制备方法简单、重复性强、产品性能稳定等特点。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师范大学,未经东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342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