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持蜡蚧轮枝菌对寄主昆虫毒力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34686.X | 申请日: | 2014-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505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忠;刘婧;陈丹;张瑞玲;史卫蜂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山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01P7/04;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董芙蓉 |
地址: | 271016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持 蜡蚧轮枝菌 寄主 昆虫 毒力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持蜡蚧轮枝菌对寄主昆虫毒力的方法。
背景技术
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是一种昆虫病原真菌,属于半知菌亚纲丝抱菌类轮枝菌属匍匐组,其寄主范围包括鞘翅目、鳞翅目、半翅目、缨翅目、直翅目、膜翅目、双翅目、弹尾目、瘿螨、线虫,甚至还能寄生植物病菌,遗传稳定性较好,对人、畜、禽类和植物均无害,是一种广阔应用前景的生防真菌,但应用过程中,在人工培养基上经过几代连续接种培养后,其对害虫的毒力会显著下降,甚至丧失,严重制约了蜡蚧轮枝菌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因此,亟需建立一种适合连续培养又能保持蜡蚧轮枝菌对寄主昆虫毒力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保持蜡蚧轮枝菌对寄主昆虫毒力的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保持蜡蚧轮枝菌对寄主昆虫毒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适合蜡蚧轮枝菌生长的PDA培养基;
(2)收集蜡蚧轮枝菌的寄主昆虫,-70℃冷冻12h后,充分研磨,按100头寄主昆虫加入50ml无菌水,过滤,做成保持毒力添加剂;
(3)按100g培养基中按10-100头寄主昆虫当量的比例加入保持毒力添加剂,灭菌,冷却后制成蜡蚧轮枝菌保持毒力培养基;
(4)在保持毒力培养基上接种蜡蚧轮枝菌的孢子,置于29℃,光照培养箱(L:D=12:12)内培养;
(5)待菌丝长出孢子后,在无菌操作台内,以刮刀刮下孢子和菌丝混合物,用于液体发酵培养或配成一定浓度悬浊液直接用于害虫防治。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本方法可长久保持蜡蚧轮枝菌对寄主昆虫的毒力,并且可根据不同的寄主昆虫进行驯化,做某种害虫的专用杀虫剂,以达到更加有效的防治效果。而且针对不同寄主昆虫驯化的菌株,可根据防治害虫的种类进行混合应用,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在保持毒力培养基和普通培养基上培养不同代数的蜡蚧轮枝菌对丝光绿蝇成虫的致死中浓度的示意图表。
图2在保持毒力培养基和普通培养基上培养不同代数的蜡蚧轮枝菌对丝光绿蝇成虫的致死中时间的示意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述。
一种按照100gPDA培养基内按100头蝇蛆当量的比例加入保持毒力添加剂做成保持毒力培养基1,按照100gPDA培养基内按10头蝇蛆当量的比例加入保持毒力添加剂制成保持毒力培养基2,分别接种蜡蚧轮枝菌,产孢后在相同培养基上连续接种15代,检测每一代孢子对丝光绿蝇的毒力,以普通PDA培养基上连续接种的蜡蚧轮枝菌孢子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在普通培养基上连续接种7代后,其对丝光绿蝇成虫的毒力显著下降,致死中浓度LC50逐渐增加(图1),10代之后,其对丝光绿蝇成虫的致死中浓度升高为原来30倍以上,而在本发明的保持毒力培养基1和2上其致死中浓度基本没有变化,说明其毒力基本没有下降。同时,在普通培养基上培养10代后,蜡蚧轮枝菌对丝光绿蝇成虫的致死中时间延长为原来的3倍,15代后延长为原来的4倍(图2),而在保持毒力培养基上的连续接种15代后,蜡蚧轮枝菌孢子对丝光绿蝇成虫的致死中时间基本无变化,依然保持对丝光绿蝇成虫的高致病力。因此,在100g PDA培养基中接10头和100头蝇蛆当量的保持毒力添加剂,均可达到保持蜡蚧轮枝菌孢子对丝光绿蝇成虫的高毒力的目的。说明在PDA培养基上加入丝光绿蝇幼虫的磨碎物是一种保持蜡蚧轮枝菌对丝光绿蝇毒力的可靠方法,其接入比例可按照100g PDA培养基中加入10-100头3龄蝇蛆当量的保持毒力添加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山医学院,未经泰山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346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