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分子单体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36020.8 | 申请日: | 2014-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29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杨正勇;奚涛;夏军;杨捷;郑银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5/28 | 分类号: | C08G65/28;C08G65/00;C08G18/67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梁海莲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分子 单体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分子单体的制备方法,属于聚合物多元醇分散剂的制备。
背景技术
聚合物多元醇作为一种含有机填料的多元醇,不仅可以取代无机填料,更重要的是赋 予了软质聚氨酯泡沫较高的承载性和回弹性,同时改进了泡沫的泡孔结构和力学性能,因 而,被广泛地应用于汽车、飞机工业、家具等领域,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大分子单体简称大单体,主要作为分散剂,用来制备聚合物多元醇,一般分子量在 1000~2000左右,分子量分布窄。可由负离子聚合、正离子聚合、基团转移聚合、自由基 聚合及缩聚等制备。可聚合端基有苯乙烯基、烯丙基、甲基丙烯酰基、环氧基等。大分子 单体与一般单体共聚,可得到支链长短很规整的接枝共聚物。
所有和活性氢反应带不饱和双键的基团都能用来制备大分子单体,包括有机卤化物、 酸、酸的卤化物、酸酐、环氧化物、异氰酸酯、烯烃基单体等。高桥石化现有的大分子单 体制备过程中主要采用固体马来酸酐与聚醚多元醇(GEP-330N)进行酯化反应,在碱性催 化剂的作用下与环氧乙烷接枝制得大分子单体。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废渣,从而容易引起 管道堵塞以及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大分子单体的制备方法,具有反应 完全高、不产生沉淀废渣的特点。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通过大量实验发现,废渣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固体马来酸酐反应不完全产生的,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防止大分子单体制备过程中废渣产生的方法,即在酯化反应步骤 中,采用液体马来酸酐代替固体马来酸酐与聚醚多元醇进行酯化反应。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大分子单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反应釜内投入聚醚多元醇和液体马来酸酐,搅拌条件下进行酯化反应;
(2)酯化完全后,加入环氧化物,并在碱性催化剂存在条件下,进行接枝反应;
(3)然后真空脱气既得所述的大分子单体;
其中,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液体马来酸酐为将固体马来酸酐升温融化后获得的液体状 的马来酸酐。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聚醚多元醇选自三官能度聚醚多元醇,如来自中国石化上 海高桥石油化工公司的GEP-330N、GEP-330NY、GEP-828、GEP-560S等;更优选为 GEP-330N。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液体马来酸酐和聚醚多元醇的重量之比为0.1:100~10: 100。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酯化反应的温度为35~120℃,压力为-0.1~0.49MPa,酯化 反应时间为2-3小时。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碱性催化剂选自氢氧化钾和咪唑;所述碱性催化剂在接枝 反应物料中的浓度为100-160ppm。(1ppm=1mg/Kg)
其中,反应物料是指包括碱性催化剂在内的所有反应原料的总量。
优选的,所述环氧化物与聚醚多元醇的重量之比为1:100~10:100。
优选的,所述环氧化物选自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接枝反应的温度为110~150℃,压力为-0.1~0.49MPa,接 枝反应时间为8-10小时。
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真空脱气的温度为110~150℃,压力为-0.095~-0.088Mpa, 时间为1-2小时。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及优点在于:使用液体马来酸酐进行酯化反应,能够使马来酸酐充 分反应,从而避免生产过程中产生废渣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对比例反应结束后管道内部情况(有较多针状结晶物)
图2实施例1反应结束后管道内部情况(无任何结晶沉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应理解,本发明提到的一个或多个方 法步骤并不排斥在所述组合步骤前后还存在其他方法步骤或在这些明确提到的步骤之间还 可以插入其他方法步骤;还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 围。而且,除非另有说明,各方法步骤的编号仅为鉴别各方法步骤的便利工具,而非为限制 各方法步骤的排列次序或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 更技术内容的情况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360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力变压器在线监测的油气分离装置
- 下一篇:一种聚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