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下行带宽分配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36924.0 | 申请日: | 2014-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7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杨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2/04 | 分类号: | H04W7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梁丽超 |
地址: | 518057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行 带宽 分配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下行带宽分配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UMTS商用网建网过程中运营商通常会给每个站点规划一个RNC到 NodeB的端到端的传输带宽,即IubE2E传输带宽(为描述方便,后文把这个带 宽简称为BE2E,并对该传输带宽进行测试验证。
IubE2E传输带宽是一个重要的参数,RNC侧需要根据Iub接口传输网络的 实际带宽资源正确配置该参数,在RNC侧该参数称为站点的路径带宽。
如果某站点的路径带宽配置值比实际带宽大,则该站点的Iub接口很可能出 现SCTP断链,严重影响无线业务并导致网络故障。
如果某站点的路径带宽配置值比实际值小,则Iub接口的带宽不能充分使用, 宝贵的Iub接口带宽资源被白白的浪费。
为了降低建网成本,运营商新建的基站站点很多都是多模基站,即同时支持 多种无线制式的基站,这里以UMTS/LTE多模基站为例。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 中的UL多模基站组网连接示意图,如图1所示,多模基站上各种制式通常共传 输,所谓多模共传输是指某基站各制式的数据流传送路径有重合,各种制式存在 竞争使用移动回程网带宽资源的情况,以欧洲某商用外场为例,多模基站是 UMTS/LTE基站,UL多模基站同时与UMTS控制器和LTE的EPC网络连接, 省略了UMTS核心网SGSN和GGSN等网元,eNB是UL多模基站,eNB通过 一跳或多跳微波与层二交换机TC连接,eNB和UMTSRNC配合提供UMTS业 务,eNB和EPC配合提供LTE业务,一部分eNB(如图1中的eNB1)以M1 作为主网关,在正常条件下eNB1的UMTS数据流的路径是eNB1─TC─TA─ M1─UMTSRNC;eNB1的LTE数据流的路径是eNB1─TC─TA─M1─R1─ EPC。UMTS数据流路径和LTE数据流路径在eNB1─TC─TA─M1段是重合的。
在上行方向,eNB1发送的数据在到达M1后分流,其中UMTS数据发送给 与M1直连的UMTSRNC,而LTE数据先发送给R1,再由R1转发给EPC;在 下行方向,UMTSRNC发送给eNB1的UMTS数据流和EPC发送给eNB的LTE 数据流在M1汇聚后将沿着重合的传输路径M1─TA─TC─eNB1传送到eNB1。 从eNB1到M1的传输路径eNB1─TC─TA─M1是被UMTS和LTE多种制式共 享的,根据传输组网方案,eNB的以太网口将要划分为两个VLAN,VLAN1和 VLAN2,其中VLAN1承载UMTS业务,VLAN2承载LTE业务。
根据无线业务流量模型分析,基站的下行流量通常总是远大于上行流量的, 因此各制式的下行流量竞争使用下行带宽的情况最为突出。
但是对下行流量而言,每个基站存在2个数据源,一个是UMTSRNC,另 一个是LTE的EPC(包含的逻辑网元是媒体面的SGW和控制面的MME),UMTS RNC和LTEEPC是两个不同的逻辑网元,UMTS和LTE必然要竞争使用传输 带宽资源。
从基站到控制器的传输路径上的传输设备通常存在传输带宽瓶颈,为避免传 输网络发生拥塞,运营商通常为每个基站都规划了从基站到控制器的端到端传输 带宽(为描述方便,后文把这个带宽简称为BE2E),当从UMTSRNC到eNB1的 UMTS数据流量(后文简称为SU)和从EPC到eNB1的数据流量(后文简称为 SLTE)的和大于BE2E时,传输网络拥塞发生,传输丢包发生,用户对无线业务的 体验变差,无线网络KPI恶化,简单的说:当SU+SLTE>BE2E时,无线网络KPI 恶化。
为了避免传输拥塞,需要在UMTS和EPC两个网元分别对下行数据流量SU和SLTE进行带宽控制。以图1中的eNB1为例,假设它的BE2E即路径eNB1─TC ─TA─M1的端到端带宽为50Mbps。如何对下行数据流量进行高效率的带宽控 制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369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