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乏燃料元件燃耗测量的自动化放化分离系统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638162.8 申请日: 2014-11-06
公开(公告)号: CN104361917A 公开(公告)日: 2015-02-18
发明(设计)人: 丁有钱;宋志君;杨素亮;杨金玲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主分类号: G21C17/06 分类号: G21C17/0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2413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用于 燃料 元件 燃耗 测量 自动化 化分 系统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核燃料循环中乏燃料元件燃耗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乏燃料元件燃耗测量的自动化放化分离系统。

背景技术

燃耗值是评价反应堆物理设计、堆功率分布、堆安全运行、同位素生产以及核燃料元件制造等的一项重要参数,也是改进反应堆燃料性能必不可少的指标。燃耗分析的方法有无损法和破坏性分析法,国际上公认的最准确的燃耗分析方法是破坏性分析法。由于堆型不同、分析目的和要求不一、元件结构、包壳材料、铀浓缩度、堆运行工况等各不相同,燃耗测定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无论采取哪种方案,破坏性分析法测定燃耗都需要把元件加以切割、溶解,然后从具有众多核素的元件溶解液中分离出监测体核素。

目前公开的用于燃耗测定的放化分离系统的文献较少,有些文献公开了放化分离方法,但是均存在以下缺点:1)技术环节多、分离流程繁琐,造成一次燃耗测量需要30多人参加;2)分离方法采用手动操作,造成研究人员所受剂量大(达数百居里),分离过程的收率、去污因子等不一致等问题。3)耗时长。一次燃耗测量耗时长达1年以上,不能满足核电高速发展对元件燃耗快速测量的需求。燃耗测量的自动化放化分离系统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有关这方面的工作国内外均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一)发明目的

根据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对Pu、U、Mo、Nd、Cs五种监测体核素同时进行分离、分离时间短、分离系统简单且能实现自动化的放化分离系统。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用于乏燃料元件燃耗测量的自动化放化分离系统,该系统由溶解单元、调料单元、分离单元及控制系统组成,溶解单元、调料单元和分离单元通过料液输送管连接;

其中,溶解单元包括溶解器,溶解器为双层且带有三颈的圆瓶状结构,其中一颈和冷凝管相连,一颈放置底部为蜂窝状结构的投料管,另一颈内插入料液输送管实现溶解器和调料单元的连接;溶解器的内层盛装用于溶解乏燃料元件的溶解液,外层用于盛装高温水或冷却水;

分离单元主要包括Mo分离柱、Nd分离柱、Pu分离柱、U分离柱及Cs检测单元,其中Mo分离柱为SiO2-P-α-安息香肟树脂柱,Nd分离柱为HZ-001型树脂柱、Pu分离柱为N256阴离子树脂柱、U分离柱为TBP树脂柱,Cs检测单元主要为γ探测器;

调料单元包括用于浓度稀释的浓度稀释器、用于同位素稀释的同位素稀释器、Pu调料槽、U调料槽、Nd调料槽、电磁阀及向料液提供动力的蠕动泵,其中Pu调料槽、U调料槽和Nd调料槽的开关由电磁阀控制,浓度稀释器和同位素稀释器通过蠕动泵和料液输送管串联连接;乏燃料元件在溶解器里溶解后经蠕动泵泵至浓度稀释器,经浓度稀释后经蠕动泵泵至同位素稀释器,经同位素稀释器稀释后的料液分为5份,其中一份料液经Nd调料槽调料后进入Nd分离柱,一份料液经Pu调料槽调料后去往Pu分离柱,一份料液经U调料槽调料后进入U分离柱,另2份料液可分别直接进入分离单元的Mo分离柱和Cs检测单元;

控制系统由控制箱和计算机组成,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溶解单元、调料单元中高温水浴槽、低温水浴槽、蠕动泵和电磁阀的开关,实现对该分离系统的远程控制和自动化操作。

优选地,所述溶解器内层盛装的溶解液为王水;溶解器外层设置有进、出接口,用于连接溶解器外的高温水浴槽和低温水浴槽;其中高温水浴槽和低温水浴槽提供的水温分别为75~90℃和20~30℃,实现在溶解开始时加热溶解液,溶解结束后,快速冷却溶解液。

优选地,在所述同位素稀释器里同时加入已知含量的233U、242Pu、92Mo、150Nd四种同位素稀释剂。

优选地,所述调料单元的浓度稀释器里加入的为0.8mol/L HNO3,溶解液与加入的硝酸的体积比为约为1:200。

优选地,冷凝管上端通过管道和缓冲瓶及集液瓶相连,防止乏燃料元件溶解过程中溶解液挥发到环境中。

优选地,溶解器放置在磁力搅拌器上,通过搅拌作用使元件快速溶解,并保证溶解液浓度均匀。

优选地,所述溶解器为玻璃材质,投料管为聚四氟乙烯材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381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