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铍青铜簧片折弯件的制造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410643142.X | 申请日: | 2014-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04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赵仁祥;顾忠华;陈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2F1/08 | 分类号: | C22F1/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娇阳 |
地址: | 21003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铍青铜 簧片 折弯 制造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铍青铜簧片折弯件的制造工艺,尤其涉及一种铍青铜簧片折弯件的制造工艺中装模时效处理及校正的热处理变形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铍青铜是一种典型的沉淀硬化型合金,零件必须经过热处理后,才能获得各项优良性能,从而保证在使用过程中的力学性能。但铍青铜的时效硬化过程有其特殊性,如时效过程是一个特别迅速的过程,且会产生体积收缩,极易受温度不均匀、应力、冶金质量等因素而对零件的外形尺寸和精度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铍青铜零件的热处理变形控制是一项关键技术。
铍青铜折弯簧片通常采用的制造工艺为:CY4状态(固溶状态+1/4硬化,硬化目的是保证铍青铜带表面平整)原材料→线切割→冲压成形→装模时效处理→时效硬化态校正→低温去应力。此工艺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因受原材料制造工艺的影响,簧片冲压成形后的弯曲角度一致性很差,导致装模时效后零件角度的一致性很差,时效后必须采用手工校正;
时效硬化态校正较困难,尺寸精度不易控制;
由于手工校正是单向受力,在校正处理后直接进行低温去应力的簧片在使用过程中会因校正应力释放而产生回复,从而导致接触不良而失效。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装模热时效处理前进行手工校正,从而能保证簧片尺寸精度满足图纸技术要求且不会产生校正应力释放的铍青铜簧片折弯件的制造工艺。采用此工艺方法处理后的零件尺寸一致性好,且能保证使用过程中的尺寸稳定性。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铍青铜簧片折弯件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采用CY4状态原材料;第二步:线切割外形;第三步:冲压成形,其特征在于:
第四步:校正:在CY4状态下,将冲压成形的铍青铜簧片折弯件进行手工校正(在此状态易于校正),使校正后的簧片与时效处理模具下模完全贴合;
第五步:装模热时效处理:将手工校正后的铍青铜簧片折弯件装入模具进行热时效处理,1)装模时必须采用与模具完全贴合的折弯簧片;2)模具下模的外圆角R2必须与簧片的内圆角R相同,而上模的内圆角R1必须小于簧片的外圆角R。
在冲压成形后的CY4原材料状态属较软状态,在此时易于校正;在装模人工时效处理前进行手工校正,主要目的是使零件与模具完全贴合,从而使零件在人工时效过程中的受力为0,避免零件的时效变形,从而保证了零件的尺寸精度完全能满足图纸技术要求,同时能保证零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尺寸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工艺中使用的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工艺中使用的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铍青铜簧片折弯件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CY4状态原材料;
第二步:线切割;
第三步:冲压成形;
第四步:校正:在CY4状态下,将冲压成形的铍青铜簧片折弯件进行手工校正(在此状态易于校正),使校正后的簧片与时效处理模具下模完全贴合;
第五步:装模热时效处理:将手工校正后的铍青铜簧片折弯件装入模具进行热时效处理,
1)装模时必须采用与模具完全贴合的折弯簧片;2)模具下模的外圆角R必须与簧片的内圆角R相同,而上模的内圆角R必须小于簧片的外圆角R。
所述的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如图1为等厚钢结构,形状与零件外形相同,但圆角R1必须小于时效零件的外圆角R。下模如图2为等厚钢结构,形状与零件外形相同,且圆角R2必须与时效零件相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限制于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431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