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前缘顺向缓倾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43354.8 | 申请日: | 2014-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60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肖华波;王刚;张世殊;杨静熙;夏万洪;魏星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9/00 | 分类号: | G01V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许泽伟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缘 缓倾边坡 稳定性 评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缘顺向缓倾边坡的稳定性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坡体结构类型是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基础,在《水电水利工程边坡设计规范DL/T5353-2006》中坡体结构包括顺向坡、反向坡、横向坡、斜向坡、水平层状边坡,满足工程中常见边坡的结构分类,主要概况了边坡内遍布的某一组结构面与边坡的关系,对边坡稳定性评价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本发明中提出的“前缘顺向缓倾边坡”坡体结构类型,具体指边坡中-后段发育的结构面以陡倾角为主,而易发生剪出破坏的缓倾坡外结构面仅在边坡前缘段发育,其控制性结构面不止一组,各分布于边坡的不同部位,较为特殊。目前尚无针对该类边坡的系统稳定性评价方法。
变形破坏机制分析是边坡稳定性定性评价的常用手段,在20世纪70年代初已有专家学者首先提出“斜坡岩土体破坏形成演化力学机制模式”,对斜坡岩土体在斜坡形成过程中的变形破坏机制和斜坡在自重应力场条件下的演化机制做了系统的研究分析,提出了蠕滑-拉裂、滑移-拉裂、滑移-压致拉裂、弯曲-拉裂、塑流-拉裂和滑移-弯曲共6种基础的斜坡变形破坏机制模式。“前缘顺向缓倾边坡”的变形破坏不能用单一的变形破坏机制来概括,本专利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缘顺向缓倾边坡”的变形演变过程,提出一种复合的变形破坏机制,即“卸荷拉裂-滑移拉裂-剪断”三段式机制,为该类边坡稳定性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评价前缘顺向缓倾边坡坡体类型的稳定性的方法,为该类边坡的地质调查、勘探等工作有的放矢的开展提供支持,以便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勘探成本;同时也为后期边坡治理设计、施工等提供依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前缘顺向缓倾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地质调查:进行地质调查,收集边坡岩体结构特征,并根据边坡岩体结构特征确认边坡是否符合前缘顺向缓倾边坡的结构条件;前缘顺向缓倾边坡的结构条件为:
a.边坡为硬岩或坚硬岩构成的岩质边坡;
b.边坡中-后段L1发育的顺坡向结构面为陡倾角,其倾角大于或等于60°;
c.边坡前缘段L2具有缓倾坡外结构面,其倾角小于或等于30°;
(2)实施勘探:根据地质调查结果,对结构条件符合的前缘顺向缓倾边坡进行分段勘探,且分为三个勘探段:
a、在边坡中-后段L1上布置勘探平硐,查明卸荷拉裂发育情况及拉裂缝贯通情况和岩体完整程度;
b、在边坡前缘段L2上布置勘探平硐,查明边坡滑移拉裂变形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
c、在边坡过渡段L3上布置勘探平硐或钻孔,查明该段岩体完整程度;
(3)变形阶段确认:根据实施勘探的结果,确认边坡所处变形阶段;边坡变形阶段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无变形阶段:边坡中-后段L1、边坡前缘段L2以及边坡过渡段L3的岩体完整且无变形;
第二阶段,卸荷拉裂阶段:边坡中-后段L1的岩体出现卸荷拉裂并相互发展贯通;而边坡前缘段L2以及边坡过渡段L3的岩体完整且无变形;
第三阶段,滑移拉裂阶段:边坡中-后段L1的岩体出现卸荷拉裂并相互发展贯通;边坡前缘段L2发生滑移拉裂变形、岩体破碎且坡表出现横向拉裂缝;而边坡过渡段L3的岩体完整且无变形;
第四阶段,剪断阶段:边坡中-后段L1的岩体出现卸荷拉裂并完全贯通;边坡前缘段L2发生滑移拉裂变形、岩体破碎且坡表出现贯通的横向拉裂缝;位于边坡中部的过渡段L3的岩体破碎,出现剪胀变形;
(4)稳定性评价:根据边坡所处的变形阶段,判断边坡的整体稳定性:第一阶段判定为稳定状态,第二阶段判定为稳定状态,第三阶段判定为基本稳定状态,第四阶段判定为欠稳定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明确提出了前缘顺向缓倾边坡的坡体结构类型,有利于对类似边坡的统一认识。同时,还建立了“卸荷拉裂-滑移拉裂-剪断”三段式变形破坏机制,提出了针对该类边坡的系统稳定性评价方法:通过采集边坡不同部段的岩体状态,并根据各个部段岩体状态的采集结果,最终确定边坡的稳定性;为该类边坡的地质调查、勘探等工作有的放矢的开展提供支持,最终达到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勘探成本的目的;同时也为后期边坡治理设计、施工等提供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边坡中-后段L1、边坡前缘段L2、边坡过渡段L3。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433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潜山裂缝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针对花岗岩地层划分对比的面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