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再生中稻-黄颡鱼耦合养殖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47223.7 | 申请日: | 2014-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809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武文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牧文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G16/00;A01K6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23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再生 中稻 黄颡鱼 耦合 养殖 技术 | ||
1.一种再生中稻-黄颡鱼耦合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技术包括如下步骤:
完成稻田工程建设,加高加固田埂;
3月中旬时挑选身体健康的幼鱼消毒后进行放养;
按时进行驯食和投喂;
6月上旬完成插秧工作;
注意日常管理,8月中旬完成第一茬收割工作,9月中下旬完成黄颡鱼捕捞工作,10月下旬完成第二茬收割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再生中稻-黄颡鱼耦合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稻田工程的具体步骤如下:
沿稻田四周开挖环形沟,宽2m,深1.5m,沟壁与沟底面呈60°倾斜,所挖土方用以加高、加固稻田田埂;在靠近主干道的环形沟一边预埋上水泥函管,方便农业机械进出和操作;在稻田进水口渠首安装有双层过滤网,第一道网目20 目,第二道网目40 目,防止野杂鱼、敌害生物和杂物进入稻田;排水函口安装有铁丝防逃网,防止黄颡鱼顺水流逃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再生中稻-黄颡鱼耦合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种投放的具体方法如下:
3月中旬投放大规格越冬苗种,苗种规格为15 g/尾左右, 投放量为150 kg/hm2,苗种体形匀称、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没有伤病;苗种在装运前2 d停食,投放前用3%的NaCl 溶液浸泡10分钟消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再生中稻-黄颡鱼耦合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喂具体方法如下:
鱼苗下田后,5天后水温达到20 ℃以上时开始投喂黄颡鱼专用膨化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3%,从5月开始夹杂投喂豆粕,投饲点分设在稻田沟中间处,一天投放2次;定点定量定时投喂,饵料粒径可相对较大,5mm以上为宜;不得有剩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投放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再生中稻-黄颡鱼耦合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秧具体方法如下:
6月上旬田间需完成插秧工作;种植之前,需缓缓降低稻田中的水位,使黄颡鱼全部进入环形沟中,将田面与环形沟交界处人工垒起一道小埂,防止机械整田时泥浆进入环形沟;稻谷品种为丰两香Ⅰ号再生中稻,栽插的原则是宽行窄株、沟边密植,株行距为16.7 cm×26.7 cm,每穴插2-3 粒谷苗;在靠近环形沟的边界区,可充分利用边界效应的边行优势,适当密植,株行距为16.7 cm×20.0 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再生中稻-黄颡鱼耦合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日常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秧苗栽插前稻田要施足量农家肥,秧苗正桩后及时人工铲去田块与环形沟之间的小埂,适时加注田水,让黄颡鱼进入稻田活动和觅食;追肥采用分片施肥,稻谷喷药时需加深稻田水位,喷药均在晴天上午进行,喷施时喷嘴向上;秧苗插完后, 1周内水位较低,需注意防止环形沟中的黄颡鱼缺氧死亡;日常采用边排边灌的方法,保持每天加注新水一次,晒田时更应注意,按时巡塘和观察生长记录。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再生中稻-黄颡鱼耦合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捞和收割具体方法如下:
8月中旬收割第一茬稻谷,10月下旬收割第二茬稻谷;9月下旬,抽查测量黄颡鱼平均规格,如已达到平均65 g/尾,即可将水排干收货黄颡鱼。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权利完成再生中稻-黄颡鱼耦合养殖的人工养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牧文农业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牧文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4722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葱和韭菜的混种方法
- 下一篇:一种有源RFID低功耗防碰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