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工连接盖的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51975.0 | 申请日: | 2014-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61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童均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姚市朗霞镇大众铸件精工厂 |
主分类号: | B23Q3/00 | 分类号: | B23Q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张强 |
地址: | 31548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工 连接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起动机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加工起动机连接盖模具。
背景技术
在起动机连接盖的加工过程中,通常是固定住连接盖的加强筋,然后对连接盖进行加工。但是加强筋往往在连接盖一边,只固定加强筋并不能使整个连接盖被稳定的固定住,在加工过程中经常出现连接盖上翘的情况。如果连接盖在加工过程中无法牢固的固定住就会出现偏差,对连接盖的加工效果精度和加工效果产生影响,次品废品率就会上升,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加工连接盖的模具,能够牢固的固定住待加工的起动机连接盖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不会出现偏移,解决了起动机连接盖在加工过程中产生偏移造成加工精度下降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加工连接盖的模具,其特征为,包括底盘,所述的底盘内设置有滑道,所述的滑道上滑动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甲固定块和乙固定块,所述的甲固定块连接有甲进给螺杆,所述的乙固定块连接有乙进给螺杆,所述的甲进给螺杆和所述的乙进给螺杆固定在所述的滑道内。这样设置,底盘上设置有滑道,滑道上设置有两个相互配合的甲固定块和乙固定块。甲固定块和乙固定块分别连接甲进给螺杆和乙进给螺杆,甲进给螺杆和乙进给螺杆都在滑道内且一端露出在底盘外。使用时,把连接盖放到底盘上,甲固定块和乙固定块在连接盖内,然后拉动甲固定块和乙固定块,用拉力使连接盖固定在底盘上,这样在加工连接盖时,连接盖就不会上下翘动也不会便宜影响了加工精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甲固定块是半圆形,所述的甲固定块侧面设置有若干个竖直圆形凹槽,所述的乙固定块是半圆形,所述的乙固定块侧面设置有若干个竖直圆形凹槽。这样设置,甲固定块和乙固定块都是半圆型,甲固定块和乙固定块侧面上都设置有与连接盖内部形状相配合的竖直圆形凹槽,这样一来就能让连接盖牢固的固定在底盘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甲进给螺杆一端连接有长方形旋转钮,所述的乙进给螺杆一端连接有内六角型旋转钮。这样设置,甲进给螺杆上连接有长方形旋转钮,乙进给螺杆上连接有内六角型旋转钮,用机械扳手来拉动甲进给螺杆和乙进给螺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牢固的固定住待加工的起动机连接盖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不会出现偏移,解决了起动机连接盖在加工过程中产生偏移造成加工精度下降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正面透视示意图。
图2为连接盖仰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至图3所示:一种加工连接盖的模具,包括底盘1,底盘1上设置有滑道10,滑道10上滑动设置有甲固定块2和乙固定块3。甲固定块2和乙固定块3都为半圆型且侧面上都有两个相对应的竖直圆形凹槽4。甲固定块2连接有甲进给螺杆5,乙固定块3连接有乙进给螺杆6,甲进给螺杆5和乙进给螺杆6都固定在滑道10内。甲进给螺杆5一端连接有长方形旋转钮8,乙进给螺杆6一端连接有内六角型旋转钮7。现有的连接盖101加工时,需要压住加强筋103,但这样一来在加工连接盖101的过程中并不能很好的固定住连接盖101,时常发生上翘或者偏移,影响了加工精度。本发明的使用过程是先用普通的内六角扳手和特定的内长方形扳手通过甲进给螺杆5和乙进给螺杆6把甲固定块2和乙固定块3旋入,使得连接盖101放到底盘1上时可以把甲固定块2和乙固定块3盖住。然后通过甲进给螺杆5调整甲固定块2确定连接盖101的加工位置,确定连接盖101的加工位置后,通过乙进给螺杆6调整乙固定块3外移使连接盖101固定,同时连接盖101上的支撑柱102能恰好的卡在竖直圆形凹槽4,这样能使接盖101固定的更牢固。这种固定使得连接盖101在加工过程中不会上翘和偏移,提高了加工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姚市朗霞镇大众铸件精工厂,未经余姚市朗霞镇大众铸件精工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519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芯片封装结构
- 下一篇:扩散自动上料机防碎片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