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合金棒球棒生产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52425.0 | 申请日: | 2014-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01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江北中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7/02 | 分类号: | B21B17/02;B21B39/02;B21B27/02;B21B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棒球棒 生产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辊式冷轧管机,尤其涉及一种铝合金棒球棒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棒球棒,是棒球比赛中,击球员用来击球的棒子,常见的有木棒、铝棒、复合球棒等三种。铝棒除了作为体育用品使用,由于其整体轻便,对人体伤害相对较轻还被人们作为车用、家用的防身工具。现有技术中,铝合金棒球棒普遍使用滚柱式旋转锻造技术实现的。
旋转锻造是长轴类或管类工件成形工艺。以高频率的径向往复运动打击工件,工件作旋转与轴向移动,在锤头的打击下工件实现径向压缩、长度延伸变形。现有的锻造机制作铝合金棒球棒时会产生以下缺陷:一、锻造由于只从外往内挤压,锻制的铝合金棒球棒内腔无限制,导致球棒壁厚、重量无法控制,成形后长度不一致或一样长度但重量不一致,甚至会出现靠外观无法查看到的褶皱或开裂,棒球棒曲线段到小头握柄段壁厚会逐渐变厚,导致重心偏向小头。二、由于锻制过程是一根管料从模具大头往小头逐渐送进,靠旋转、锻造变小,成形后只能从同一侧退回取出,所以机械动作繁琐,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壁厚可控、重量可控、长度与重量比例可控且一致,效率高的铝合金棒球棒生产设备。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铝合金棒球棒生产设备,包括轧机本体,所述轧机本体由送进回转箱、送料床、驱动轮以及主机头组成,所述主机头内设有轧辊,该主机头通过连杆与驱动轮连接形成曲柄滑块机构,所述送料床包括顶料管与芯杆,该芯杆的一端与送进回转箱连接,所述芯杆的另一端连有可拆卸的芯棒,所述轧辊垂直对称分别设于芯棒的两边,该轧辊的外圆开有环形半圆凹槽,该凹槽分别位于芯棒的两边且与芯棒构成轧辊模型腔。
进一步地,所述回转箱、送料床、驱动轮以及主机头依次连接组成轧机本体,所述主机头右侧为装管料及取料位置,这样的设计提高了装料、取料的效率,在装料、取料时无运动部件干扰,保证了操作的安全。
进一步地,所述芯棒顶部设有螺纹,该芯棒与芯杆的可拆卸连接为螺纹连接,螺纹连接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可靠、装拆方便的优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结构紧凑,在原有的两辊式冷轧管机的基础上加以结构和工艺改进,由驱动轮带动曲柄滑块机构使得轧辊沿芯棒做水平往复运动,轧辊外圆开有与棒球棒外形相符的环形凹槽,利用轧辊轧制外形曲线,实现了内外双向对棒球棒的壁厚控制,使得产品的壁厚、重量、长度得到精确控制,轧辊与芯棒均能够根据棒球棒的规格需求而重新调整,本铝合金棒球棒生产设备适用性广、效率高,适合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芯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轧辊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轧辊的截面图;
图5为本发明轧制工艺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生产的产品管料主视图;
图7为本发明生产的产品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是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一种铝合金棒球棒生产设备,包括轧机本体,所述轧机本体依次由送进回转箱1、送料床2、驱动轮3以及主机头4组成,主机头4的右侧即为装管料及取成品管位置,这样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装料、取料的效率,装取料位置即设备末端,无运动部件干扰,保证了操作的安全,亦为进一步实现装取料完全自动化留出的空间,所述送料床2与送进回转箱1相连,所述主机头4内设有一对轧辊5,轧辊5的外圆上按照棒球棒外形开有环形半圆凹槽51,该环形半圆凹槽51可根据棒球棒的规格需求而重新调整,所述主机头4通过连杆与驱动轮3连接形成曲柄滑块机构,使得轧辊5能够实现水平往复滚动,所述送料床2包括顶料管6与芯杆8,该芯杆8的一端与送进回转箱1连接,芯杆6的另一端设有螺纹71且与芯棒7固定连接。芯棒7的形状能够根据所制棒球棒的内孔定制更换,该芯棒7上开有凹面72,该凹面72以芯棒7中心为轴相对称,该凹面72便于扳手等工具拧紧芯棒。轧辊5滚动时,轧辊5的凹槽51分别位于芯棒7的两边往复滚动且与芯棒7构成轧辊模型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江北中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江北中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524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