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体血液中铅暴露来源的定性源解析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652792.0 申请日: 2014-11-17
公开(公告)号: CN104391032A 公开(公告)日: 2015-03-04
发明(设计)人: 段小丽;曹素珍;赵秀阁;王贝贝;马瑾;林春野;孙承业;黄楠;董婷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主分类号: G01N27/62 分类号: G01N27/62
代理公司: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代理人: 鲁兵
地址: 100012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人体 血液 暴露 来源 定性 解析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人体静脉血液样品中铅的暴露来源的解析和确定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血液中铅暴露来源的定性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铅是一种柔软略带灰白色的重金属,地壳中分布广泛且蕴藏量很大,在自然环境中不可降解,一旦开采出来,将永久存在于生活环境中。由于其具有柔软性、延展性、低熔点和耐腐蚀等独特性质,因而成为在工业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之一。目前的科学研究显示铅不仅不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铅超标还会对人体造成多系统的损害,包括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由于儿童的生长发育、代谢和行为上的特点,儿童对铅比成人敏感。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毒物,对儿童心理-行为-智力及发育的损伤具有不可逆性。

目前环境中的铅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来源,一是自然来源,二是非自然来源。自然来源是指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自然现象释放到环境中的铅。然而自然环境中铅的本底值较低,所以自然来源不是环境中铅污染的主要来源。非自然来源是指人类活动带来的铅排放,是造成当今环境铅污染的主要原因。非自然来源主要包括含铅矿石开采、冶炼及加工,铅蓄电池的生产与加工等工业生产来源;燃料生产与使用;含铅油漆和涂料的生产与使用;汽车尾气排放;化肥农药生产与使用等来源。

环境中的铅主要经过以下三种途径进入人体内:(1)经口暴露:受铅污染的食物及饮用水,过高铅污染的土壤培育的谷物和蔬菜、采用“挂锡”处理的火锅或爆米花等食品可经口途径暴露于人体。(2)经呼吸暴露:含铅矿石开采、冶炼等企业工业排放的废气、灰尘,汽车排放的尾气、香烟等会经过呼吸暴露途径暴露于人体。(3)经皮肤暴露:受铅污染的土壤和水体等也可通过皮肤接触而使人体暴露铅。

目前,常用的铅污染源解析方法有:以污染源为研究对象的扩散模型和以污染区域为研究对象的受体模型为主的两种数学模型。其中扩散模型主要根据污染源的排放量、与排放源的位置关系、污染物理化性质,以及风速、风向等区域环境因素来计算各源对研究区域的影响程度,该方法受制于输入参数的准确性。而受体模型是通过对排放源和受体样品进行物理、化学测定,定性识别有效污染源及其贡献率,该模型不依赖于排放源的排放方式、区域气象等参数,有效地避开扩散模型所涉及到的迁移过程的难点,因此逐步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但是这两种方法主要是对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全量及各化学形态进行统计学分析和质量评价,不能对沉积物重金属多源体系进行有效辨析,难以对污染贡献做出定性评价;另外这两种方法均需大面积取样,工作量相对较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准确、有效、定性评价人体血液中铅暴露来源的定性源解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环境介质样品的采集及铅含量和同位素的测定,得到环境介质样品中208Pb/206Pb的特征比值(208Pb/206Pb)m1

2)、血液样品的采集及铅含量和同位素的测定,得到血液样品中208Pb/206Pb的特征比值(208Pb/206Pb)m2

3)、铅同位素介质差异指数D的计算:用式(1)对比分析不同环境介质样本与血液样本中208Pb/206Pb的特征比值,得到铅同位素介质差异指数D,来定性评价血液中铅的暴露来源,

D=|[(208Pb/206Pb)m1-(208Pb/206Pb)m2]|×1000   (1)

D为环境介质样本与血液样本的铅同位素特征比值差异值,即铅同位素介质差异指数;m1为环境介质样本,m2为血液样本;

若D<2,则两种不同介质样本的铅同位素比值特征相似;

2<D<10,则两种不同介质样本的铅同位素比值特征存在较小差异;

10<D<20,则两种不同介质样本的铅同位素比值特征明显不同;

D>20,则两种不同介质样本的铅同位素比值特征完全不同。

用ICP-MS(电感藕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不同环境介质及人体血液中铅稳定同位素丰度值进行测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527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