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电控自动机械变速箱上的惯性调节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56342.9 | 申请日: | 2014-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05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王用林;李英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茵卡动力新能源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3/12 | 分类号: | F16H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自动 机械 变速箱 惯性 调节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惯性调节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控自动机械变速箱上的惯性调节器。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的发展,混合动力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电控自动机械变速箱是混合动力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件,然而针对电控自动机械变速箱的惯性调节,通常采用惯性同步器,其主要由结合套,同步锁环等组成,其特点是依靠摩擦作用实现同步。
在现有的惯性同步器中,通过同步锁环内锥面与待接合齿轮齿圈外锥面接触后,在摩擦力矩的作用下齿轮转速迅速降低(或升高)到与同步锁环转速相等,两者同步旋转,齿轮相对于同步锁环的转速为零,因而惯性力矩也同时消失,这时在作用力的推动下,接合套不受阻碍地与同步锁环齿圈接合,并进一步与待接合齿轮的齿圈接合而完成换档过程。
然而这种惯性同步器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 换挡需中端动力,换挡迟缓;2. 同步器易损坏;3. 耗材,寿命低;4. 同步器结构复杂;5. 维修难度高;6. 技术含量低,无法实现电控精确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电控自动机械变速箱上的惯性调节器,实现方便,能耗低,使用寿命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电控自动机械变速箱上的惯性调节器,包括壳体,电磁离合机构,压紧机构,主齿轮及中间轴,所述壳体内具有圆形的中间固定轴,所述主齿轮套装在中间固定轴上,并露在壳体外部,所述压紧机构套设在中间固定轴上,并位于主齿轮上部,所述电磁离合机构安装在中间固定轴上方,所述中间固定轴表面竖直设有复数齿槽,所述压紧机构包括间隔设置的复数活动片及限定片。
所述壳体一侧设有与变速箱控制单元连接的通讯接口,另一侧设有润滑油进口。
所述壳体侧壁相对主齿轮位置设有速度传感器。
所述活动片为环形结构,其沿中间固定轴上下滑动或旋转,所述限定片为环形结构,且内壁设有与齿槽相配合的卡齿,所述限定片沿所述中间固定轴上下滑动。
所述活动片外径大于限定片外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揭示的用于电控自动机械变速箱上的惯性调节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无需分离离合器,实现无动力中断换挡,换挡更加连贯平稳;克服同步器由于长期磨碎造成的换挡卡顿,提高乘坐舒适感;结构简单;相比惯性同步器故障率降低5%,节省维修成本;产品质量减轻15%;产品成本降低10%;简化AMT整体装配流程;节油率提升5%。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惯性调节器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惯性调节器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压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3所示, 本发明所揭示的一种用于电控自动机械变速箱上的惯性调节器,具体结构包括:壳体1,电磁离合机构2,压紧机构3,主齿轮4,中间轴5,通讯接口6及速度传感器7,其中壳体1内部设有圆柱形的中间固定轴8,所述主齿轮4套装在中间固定轴8上,并露在壳体1外部,所述压紧机构3套设在中间固定轴8上,并位于主齿轮4上部,所述电磁离合机构2安装在中间固定轴8上方。
具体说来,所述壳体1具有两侧面及前端面,所述通讯接口6及速度传感器7安装在壳体1一侧面,且速度传感器7安装在主齿轮4相对的位置,用于检测主齿轮4的速度变化,当车辆在工作时,主齿轮4的速度随变速箱齿轮速度变化,当车辆空转或制动时,主齿轮4的速度下降,所述壳体另一侧面上设有润滑油进口9,所述前端面下端设有开口,所述主齿轮4从开口内露在壳体1外部。
所述中间固定轴8表面竖直设置有复数齿槽10,所述压紧机构3包括间隔设置的活动片11及限定片12,所述活动片11及限定片12均为环形结构,其中活动片11的外径大于限定片12的外径,所述限定片12沿内壁设有一圈与齿槽10配合的卡齿13,使得限定片12只能沿中间固定轴上下滑动,而无法旋转,所述活动片11可沿中间固定轴上下滑动或旋转。
如图4所示,惯性调节器安装在变速箱18的侧壁上,且主齿轮4与变速箱内输出轴15的齿轮16相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茵卡动力新能源江苏有限公司,未经茵卡动力新能源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563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教学型伺服运动控制实验台
- 下一篇:一种电机实验教学用磁粉制动器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