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PET的脱色回收方法、制品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58600.7 | 申请日: | 2014-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79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林树光;林建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树业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11/24 | 分类号: | C08J11/24;C09D167/02;C09D163/00;C09D5/03;C09D7/12;C07C69/33;C07C67/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张晓霞 |
地址: | 515800 广东省汕头***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et 脱色 回收 方法 制品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PET回收利用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废PET的脱色回收方法、制品及应用。
背景技术
废PET主要来源于废旧PET膜。废旧PET膜,特别是印刷复合膜在生活与工业上应用广泛,其含有大量的油墨、染料,回收处理难度极大,成本高,效率低,几乎没有厂家愿意去进行回收处理,成为废弃PET材料回收利用的一大难题。
目前,我国对废弃PET的主要处理方法是填埋、焚烧、粉碎、机械共混等简单再生的物理方法。填埋的方法需受较大的空间,占地面积较大,而且容易产生有机物或挥发出有害气体,污染水源和大气。随着PET的废弃量越来越大,已经无法适应。至于焚烧的物理方法,也是不够科学合理,成本高,效率低,而且环境危害性大。
其中,也有一些相对科学的物理性回收方法。一种是将废PET切碎成片,从PET中分出HDPE、铝、纸和胶粘剂等杂质,再将PET碎片洗涤、干燥和造粒;另一种是先将废PET中的杂质用机械方法分离,再洗涤、破碎和造粒。但是,这两种物料回收方法,虽然简单容易实现,但其杂质较多,材料性能也会大幅度降低,而且对于含有大量染料、油墨的废PET不容易处理。
另外,虽然也有一些PET化学回收处理方法,但其针对性较差,无论是效率还是成本都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PET的脱色回收方法。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上述方法制备的制品及其应用。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废PET的脱色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废PET的碱酸清洗
将废弃PET膜粉碎成碎片,先后用0.5mol/L的NaOH溶液、0.5mol/L的HCl溶液浸泡清洗,再用水冲洗干净后,干燥,制得初步PET片粒;所述废弃PET膜粉碎成5~10mm 5~10mm0.1mm大小的碎片;所述浸泡清洗时间为5h;所述干燥条件为:温度80~90℃,时间24h;
2)废PET的微波醇解
2.1)称取重量份数100的初步PET片粒,在N2保护下,250~260℃加热熔融,然后加入重量份数50的乙二醇(易结晶且易挥发,是较佳选择,其他二元醇也适用,但效果相去甚远)、重量份数0.5的ZnAc2,于微波条件下充分反应;所述微波条件下的反应时间为1~10min;
2.2)冷却至150~200℃后,将熔融状态的溶液加入空洞为50~100目的过滤器中进行过滤,得到初步溶液和杂质;
3)废PET的脱色回收
3.1)将初步溶液逐渐降温冷却结晶,将液体部分压榨脱除,制得含有染料、油墨的乙二醇溶液和微黄色的透明渣饼;将含有染料、油墨的乙二醇溶液蒸发后得到纯净的乙二醇,再次回收利用。剩下的染料、油墨也回收利用,可作为油墨厂的初始原料;
3.2)将微黄色的透明渣饼再熔融,加入乙二醇,冷却结晶并蒸发乙二醇,获得透明晶体,将该透明晶体真空干燥,封装保存,即得废PET的脱色回收产品。
一种由所述方法制备的PET回收制品,其特征在于,其为-OH封端的透明晶体。
一种应用所述制品制备环氧-聚酯粉末涂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4a)醇解产物的酯化
将100质量分数的醇解产物先加热熔融,然后加入适量的多元酸或酸酐,以及1质量分数的酯化催化剂Sb2O3,充分混合后,在微波条件下反应,反应完成后,得到粉末涂料用聚酯;所述醇解产物加热熔融温度为200℃;
5a)环氧-聚酯粉末涂料的制备
称取如下重量份数比的材料:
粉末涂料用聚酯: 200
环氧树脂: 180
二氧化钛TiO2: 100
BaSO4: 60
平流剂: 20
安息香: 2
将上述材料混合均匀,在温度130~150℃,转速30r/min的条件下;利用挤出机熔融挤出,再经压片、粉粹、过筛后,得到环氧-聚酯粉末涂料。
一种应用所述制品制备TPA醋酸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4b)醇解产物的碱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树业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树业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586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