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音频通信方法以及音频通信应用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60518.8 | 申请日: | 2014-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12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杨硕;邵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9/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李韬 |
地址: | 10019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音频 通信 方法 以及 应用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音频通信方法,应用于一音频通信应用设备(11),所述音频通信应用设备(11)适于与便携智能终端(13)进行音频通信,且所述便携智能终端(13)连接至一后台服务器(15)。所述音频通信方法包括步骤:A)与所述便携智能终端(13)以约定的初始频率(F0,F1)进行音频通信以验证所述便携智能终端(13)是否合法;B)与所述便携智能终端(13)以所述约定的初始频率(F0,F1)进行音频通信以完成所述音频通信应用设备(11)和所述后台服务器(15)之间的时钟同步;以及C)在验证所述便携智能终端(13)合法和完成所述时钟同步后,以跳频方式与所述便携智能终端(13)进行音频通信。本发明在音频通信过程中加入跳频机制并有完善的验证和同步机制,能有效防止在通信过程被破解侦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音频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音频通信方法以及一种音频通信应用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移动互联网及便携智能终端的发展,便携智能终端的性能越来越高,可供利用的剩余资源越来越多,由此诞生了多种基于移动平台的应用。这些应用可以有效利用人们手中空闲计算资源,降低专业设备的成本和使用门槛。目前基于移动平台的各种应用已经渗入生活甚至生产的方方面面,例如有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支付、移动收款应用,基于智能平板的医用诊疗系统等等。随着应用产品的丰富,应用环境对产品的保密性、兼容性和抗干扰性都会有很高的要求。
但便携终端处于便携的考虑,在便携终端上外设的数据接口并不丰富,一般便携终端开放的有USB接口、音频接口、SD接口、SIM接口,部分有蓝牙和NFC接口。目前一般利用USB接口、SD接口、SIM卡接口和蓝牙接口实现某些数据交互应用。虽然可利用USB接口完成数据交互,但目前绝大部分便携终端的USB只支持Slaver模式,这部分便携终端不能作为主控通过USB控制外设,因此利用便携终端的USB接口时,其通用性受到了较大的限制;虽然现有的一些便携终端(例如手机)支持SD,但目前相当一部分终端的SD接口都内置,不能方便地和外设相连。由此可见,现有的便携终端可用于与外界或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互的接口通用性比较差,如果要大范围的兼容,必须要做多种接口,会提高使用的成本。
使用音频口通信可以解决接口兼容性的问题,可以将数字信号调制为模拟信号,以音频输入输出的方式传送模拟信号,在另一端将模拟信号解调为数字信号,完成数字通信。然而,如何确保音频通信的安全性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音频通信方法以及一种音频通信应用设备。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通信方法,应用于一音频通信应用设备,所述音频通信应用设备适于与便携智能终端进行音频通信,且所述便携智能终端连接至一后台服务器。具体地,所述音频通信方法包括步骤:A)与所述便携智能终端以约定的初始频率进行音频通信以验证所述便携智能终端是否合法;B)与所述便携智能终端以所述约定的初始频率进行音频通信以完成所述音频通信应用设备和所述后台服务器之间的时钟同步;以及C)在验证所述便携智能终端合法和完成所述时钟同步后,以跳频方式与所述便携智能终端(13)进行音频通信。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A)包括:(a11)产生一随机数并与内置的序列号合成一验证用数据;(a12)将所述验证用数据的二进制编码数据按照所述约定的初始频率进行调制后以音频方式发送至所述便携智能终端,以由所述便携智能终端接收后按照所述约定的初始频率进行解调得到所述验证用数据、将所述验证用数据中的随机数和序列号发送至所述后台服务器以由所述后台服务器根据所述序列号查找到密钥后对所述随机数进行加密得到第一验证密文并回传至所述便携智能终端、以及所述便携智能终端按照所述约定的初始频率对所述第一验证密文进行调制后以音频方式发送出去;(a13)接收所述调制后的第一验证密文并按照所述约定的初始频率进行解调以得到所述第一验证密文;(a14)利用所述密钥对所述随机数进行加密得到第二验证密文;(a15)比对所述第一验证密文与所述第二验证密文是否一致以判断所述便携智能终端是否合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605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