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氧化钛微球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61332.4 | 申请日: | 2014-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83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何丹农;葛美英;尹桂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1/06 | 分类号: | B01J21/06;B01J3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31121 | 代理人: | 唐莉莎 |
地址: | 20024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钛微球 光催化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氧化物微纳材料的制备技术,具体是指一种用于光催化剂的二氧化钛微球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有效的利用太阳光治理污染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已成为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TiO2由于具有稳定的化学和光学性质、催化效率高、价格低廉且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备受科研人员的青睐,可制作成光催化剂,净化空气。目前常用的纳米TiO2的制备技术包括水热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反应需要在高温高压反应釜中进行,反应过程影响因素较多;溶胶-凝胶法制备工艺较为繁琐,成本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一种化学溶液法制备TiO2微球的办法,该方法将Ti前驱体和模板剂在较低的温度下搅拌至完全溶解形成微球前驱体,然后高温退火形成锐钛矿TiO2,该方法制备工艺简单,耗时短,TiO2粉末产量高,由于对实验设备无要求,有望实现大批量生产;生成的TiO2微球表面由大量纳米级的颗粒组成,使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该方法制备的TiO2微球可用于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太阳电池光阳极、环境监测及治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的制备TiO2微球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不需要使用昂贵的设备,制备条件温和,有望大批量生产。
一种二氧化钛微球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将氟钛酸铵加入去离子水或乙醇中;向上述溶液中加入硼酸(H3BO3),然后加入聚合物模板剂,搅拌至完全溶解;将溶液在30~80℃下放置10~24小时,然后用去离子水、酒精各洗5次,60℃干燥12小时;将干燥好的粉末400~600℃退火1~5小时,所得白色粉末即为二氧化钛微球光催化剂。
所述的氟钛酸铵的浓度为0.1~0.5 mol/L;所述的硼酸和氟钛酸铵的摩尔比为5:1~1:2。
所述的聚合物模板剂为聚氧乙烯醚或三嵌段聚合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或两嵌段聚合物聚苯乙烯-聚氧乙烯;所述的聚合物模板剂的质量百分比为0.1~0.5%。
本发明利用化学溶液法合成TiO2微球,利用聚合物为模板,在温和的条件下诱导钛前驱体形成氟钛酸铵微球,在高温条件下使微球结晶形成锐钛矿TiO2;本发明制备的TiO2微球可用于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催化剂、环境监测及治理、太阳电池光阳极;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有利于大规模的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TiO2微球的SEM图。
图2为本发明的TiO2微球的高倍SEM图。
图3为本发明的TiO2微球的XRD图。
图4为本发明的TiO2微球和甲基蓝混合溶液在紫外光光照条件下,染料浓度与其初始浓度比值(C/Co)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0.99g的氟钛酸铵加入去50 ml离子水中;向上述溶液中加入0.6183 g的H3BO3;向上述溶液中加入10 g的聚氧乙烯醚,搅拌至完全溶解;将溶液在40℃下放置24小时,然后用去离子水、酒精各洗5次,60度干燥12小时;将干燥好的粉末450℃退火2小时,得到白色TiO2粉末。
图1和图2分别为TiO2微球的SEM图和高倍SEM图,由图可以看出,TiO2微球尺寸1 微米左右,微球表面由纳米颗粒组装而成;图3为TiO2微球的XRD图谱,从图可以看出,各衍射峰与标准卡锐钛矿TiO2(JCPDS,21-1272)基本对应,说明纳米TiO2晶型为单一高纯锐钛矿型。这为TiO2介孔微球的在光催化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图4为TiO2微球的光催化效果,由图可以看出,TiO2微球对甲基蓝的降解效率可以达到99.7 %。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613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