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光路氮氧化物分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61628.6 | 申请日: | 2014-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303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代波华;郭婷;郭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怡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01 | 分类号: | G01N21/01;G01N21/03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刘焓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光路氮 氧化物 分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气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光路氮氧化物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化学发光法氮氧化物分析仪,例如美国TE的42i型氮氧化物分析仪,以及美国API的T200型氮氧化物分析仪,都是采用单光路反应单光电倍增管检测的方式,这种方式NO和NO2气体由两个二位三通电磁阀组进行切换,交替进入反应池,实现NO、NO2浓度的测量,这种方式实质是两种气体之间切换,缺点是响应慢,容易产生测量误差;长期工作,气路容易堵,产生气路故障。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氮氧化物分析仪,例如美国Monitor公司有一种8840型氮氧化物分析仪,采用光反应池反应双光电倍增管检测的结构,其缺点为成本高、故障率高、精度低。
鉴于此,克服该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是本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光路氮氧化物分析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因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两种气体切换导致的响应慢、测量误差大;以及现有技术中采用双光电倍增管两路检测导致的成本高、故障率高、精度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光路氮氧化物分析装置,包括:
反应部,所述反应部具有彼此独立的第一反应池和第二反应池;
与两个反应池分别连通的臭氧发生部;
进气阀,所述进气阀包括进气口、与第一反应池连通的第一出气口、以及与第二反应池连通的第二出气口;
设于所述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反应池之间的转化部,所述转化部用于将二氧化氮转化为一氧化氮;
测定部,所述测定部检测透过所述反应部发出的光,根据臭氧与待测气体反应产生的光的强度,计算所述待测气体的氮氧化物浓度;
以及
切光部,所述切光部包括一设于所述反应部和所述测定部之间的切光片。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测定部包括:
用于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光电倍增管;
与所述光电倍增管连接的电信号处理模块;
与电信号处理模块连接的计算控制模块。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切光部还包括:
带动所述切光片旋转的切光片驱动机构;以及
用于控制所述切光片旋转位置的旋转控制器。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切光片驱动机构为步进电机。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应部的进气端设有加热器,所述反应部的出光端设有红外滤光片。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应池为半圆形腔体,所述反应部还设有废气排放口。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应池还设有气路接口、限流孔和粉尘过滤器。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反应池各自设有氮氧化物进气口和臭氧进气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双光路氮氧化物分析装置由于在反应部设置了两个反应池,无需进行气体切换,大大提高了响应时间,减少了管路对待测气体的干扰,提高了测量精度,延长了使用寿命;本发明的双光路氮氧化物分析装置由于在切光部设置了切光片,可以在两个反应池产生的两个光信号之间来回切换,无需设置两个测定部,抵消了由于两路检测带来的干扰和故障率,同时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光路氮氧化物分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光路氮氧化物分析装置,包括:
反应部,所述反应部具有彼此独立的第一反应池和第二反应池;
与两个反应池分别连通的臭氧发生部;
进气阀,所述进气阀包括进气口、与第一反应池连通的第一出气口、以及与第二反应池连通的第二出气口;
设于所述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反应池之间的转化部,所述转化部用于将二氧化氮转化为一氧化氮;
测定部,所述测定部检测透过所述反应部发出的光,根据臭氧与待测气体反应产生的光的强度,计算所述待测气体的氮氧化物浓度;
以及
切光部,所述切光部包括一设于所述反应部和所述测定部之间的切光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怡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怡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616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