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锻造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61850.6 | 申请日: | 2014-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5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黄安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尚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5/02 | 分类号: | B21J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56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锻造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锻造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锻造工艺比较复杂,也没有统一的规范,没有统一标准,造成生产的钢件质量参差不齐,很多重复工序也使得生产效率底下,加大了工人的劳动负担,同时使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高。对于一些刚入行的操作者来说,没有一个明确的方法工艺,造成操作的时候经常发生错漏,甚至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锻造工艺,该工艺流程简单,免去了很多重复性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锻造前准备工作:
1.1锻造前应熟悉生产工艺,做好准备工作;
1.2工作前应检查润滑系统是否正常,检查各部位螺丝及紧固件,有无松动,发现松动应及时拧紧;
1.3模具使用前,先检查模具是否有裂纹、模腔表面是否有凹坑、凸起等表面缺陷等。以免在锻造时影响锻件的表面质量或造成锻件的脱模困难;模具的尺寸精度由模具车间保证;
1.4模具在使用前应预热,模具的预热温度应达到150℃~200℃最佳;
(2)锻造过程:
2.1原材料的始锻温度应达到1050℃~1150℃,终锻温度不得低于800℃,根据材料的直径、长短选择加热功率、时间;
2.2当锻件温度低于终锻温度时,不得进行锻打,以免损坏模具,产生废品;2.3锻造时,要根据产品的形状对加热后的原材料进行墩粗、拔长,去除氧化皮;墩粗、拔长时要防止毛坯掉在模具内的边上,容易造成产品表面裂纹;
2.4锻打过程中,脱落的氧化皮要及时从模具内及模具表面用气枪清除干净,防止氧化皮损伤产品表面,造成表面缺陷;
2.5锻造过程中,相关操作人员要及时向模具内喷入适量的润滑剂,有利于锻件脱模;
2.6在放置粗锻毛坯时要根据形状将粗锻毛坯放在模具中间位置,避免因毛坯位置放偏而引起产品冲压成型不足偏心而报废;
2.7锻造过程中发现粘模,应及时分析粘模原因、修理模具,以免模具磨损造成产品报废;
(3)锻件要求:
3.1锻造前,根据图纸要求进行首件检验,并做好首检记录;
3.2锻造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或一定数量要抽检一次,检验次数根据产品数量而定,并做好抽检时间记录;
3.3根据图纸检测锻件的相关尺寸,用卡尺、高度尺及深度尺检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锻造前准备工作:
1.1锻造前应熟悉生产工艺,做好准备工作;
1.2工作前应检查润滑系统是否正常,检查各部位螺丝及紧固件,有无松动,发现松动应及时拧紧;
1.3模具使用前,先检查模具是否有裂纹、模腔表面是否有凹坑、凸起等表面缺陷等。以免在锻造时影响锻件的表面质量或造成锻件的脱模困难;模具的尺寸精度由模具车间保证;
1.4模具在使用前应预热,模具的预热温度应达到150℃~200℃最佳;
(2)锻造过程:
2.1原材料的始锻温度应达到1050℃~1150℃,终锻温度不得低于800℃,根据材料的直径、长短选择加热功率、时间;
2.2当锻件温度低于终锻温度时,不得进行锻打,以免损坏模具,产生废品;2.3锻造时,要根据产品的形状对加热后的原材料进行墩粗、拔长,去除氧化皮;墩粗、拔长时要防止毛坯掉在模具内的边上,容易造成产品表面裂纹;
2.4锻打过程中,脱落的氧化皮要及时从模具内及模具表面用气枪清除干净,防止氧化皮损伤产品表面,造成表面缺陷;
2.5锻造过程中,相关操作人员要及时向模具内喷入适量的润滑剂,有利于锻件脱模;
2.6在放置粗锻毛坯时要根据形状将粗锻毛坯放在模具中间位置,避免因毛坯位置放偏而引起产品冲压成型不足偏心而报废;
2.7锻造过程中发现粘模,应及时分析粘模原因、修理模具,以免模具磨损造成产品报废;
(3)锻件要求:
3.1锻造前,根据图纸要求进行首件检验,并做好首检记录;
3.2锻造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或一定数量要抽检一次,检验次数根据产品数量而定,并做好抽检时间记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尚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尚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618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轴承保持架电铆合装置
- 下一篇:矩形漆包线折U送线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