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起动机定子线圈整形紧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62762.8 | 申请日: | 2014-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93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李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靖 |
主分类号: | H02K15/00 | 分类号: | H02K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王淑玲 |
地址: | 062550 河北省沧***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起动机 定子 线圈 整形 紧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起动机定子线圈整形紧固装置,属于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整形线圈是以人工整形的形式为主,定子线圈外延圆周方向有四个整形螺钉,整形时,需要两个工作人员各持一个电动紧固机来整形线圈,此过程既浪费人力,整形效果又欠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起动机定子线圈整形紧固装置,能够自动对起动机定子线圈进行紧固和整形,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等特点。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起动机定子线圈整形紧固装置,包括机座,所述机座上安装有整形紧固装置,所述整形紧固装置包括螺栓紧固马达和外撑线圈机构。
螺栓紧固马达,用以将定子线圈上的螺栓拧紧;
外撑线圈机构,用以将定子线圈进行整形。
优选的,所述线圈外撑机构包括多瓣型的外撑套和外撑杆,所述外撑套竖直设置,所述外撑套上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所述外撑杆为上大下小的锥形外撑杆,所述外撑杆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通孔的内径,且所述外撑杆的最小外径小于所述通孔的内径,所述外撑杆与所述通孔相配合。
通常,所述外撑套可以由多个外撑套瓣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可以为上大下小的锥形通孔,且所述通孔的最大内径小于所述外撑杆的最大外径,所述外撑杆的锥度与所述通孔的锥度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外撑套瓣的数量可以为4-10个。
进一步的,所述外撑套瓣的数量可以为6个。
优选的,所述机座向上延伸出圆柱形凸台,所述整形紧固装置安装在所述凸台上,所述凸台的正下方还设有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的液压杆向上延伸并与所述外撑杆固定连接,用以带动外撑杆上下运动。
优选的,所述螺栓紧固马达包括4个液压马达,4个所述液压马达均匀的设置在所述外撑线圈机构的周侧,且4个液压马达的输出端均指向所述外撑线圈机构,所述液压马达的输出端连接有紧固头,所述紧固头与所述定子线圈上的螺栓相配合。
进一步的,4个所述液压马达均可以采用同一个油站,用以所有的所述液压马达的输出转矩均相同。
优选的,所述机座上还安装有4个液压马达移动机构,所述液压马达移动机构包括滑轨和气缸,所述液压马达安装在所述滑轨上,所述滑轨的滑动方向与所述液压马达的轴向同向。
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液压马达固定,用以带动液压马达在滑轨上滑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将起动机定子线圈套在外撑线圈机构上,外撑线圈机构工作将起动机定子线圈上的磁极块和定子线圈往外撑(紧贴在定子机壳上),再通过螺栓紧固马达利用螺栓紧固磁极块和定子机壳,从而实现对起动机定子线圈紧固的目的,此外外撑线圈机构的外撑动作对定子线圈有一定的整形作用,避免手工进行紧固和整形。
采用多瓣型的外撑套和外撑杆,简化了外撑机构的结构,通过外撑杆向下压,而通孔的直径是一定的,而外撑杆上部的外径大于通孔的直径,势必会使得外撑套向外撑起,从而使得定子线圈和磁极块向外扩展,并紧贴在定子机壳的内壁上,通过外撑套和定子机壳之间的压力实现对定子线圈的整形,也为后续螺栓紧固过程提供条件。
通过液压马达来紧固螺栓,首先液压马达的转矩相对较大,可使得紧固螺栓拧得更紧。
4个液压马达采用同一个油站,使得4个液压马达所输出的扭矩相同,间接的保证4个紧固螺栓所紧固的力量相同,使得起动机定子线圈各处的受力更均匀,使得得到的起动机定子线圈结构更牢固,防止发生局部松动的现象,延长起动机定子线圈的使用寿命。
液压马达移动机构的设置,使得液压马达能够在滑轨上移动,方便对起动机定子线圈进行紧固。
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和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是外撑线圈机构的爆炸图;
图4是外撑套瓣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机座;2、液压油缸;3、气缸;4、外撑线圈机构;5、凸台;6、液压马达;7、滑轨;41、通孔;42、外撑杆;43、外撑套瓣。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涉及一种起动机定子线圈整形紧固装置,包括机座1,所述机座上安装有整形紧固装置,所述整形紧固装置包括螺栓紧固马达和外撑线圈机构4。
关于起动机定子线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靖,未经李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627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载浪涌保护电路的数字大功率驱动电源
- 下一篇:一种电机护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