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主动配电网潮流计算的优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62783.X | 申请日: | 2014-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626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沈鑫;闫永梅;曹敏;张林山;丁心志;王昕;王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 |
代理公司: |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 53106 | 代理人: | 何健 |
地址: | 650217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主动 配电网 潮流 计算 优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主动配电网的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主动配电网潮流计算的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ADN)是由微电源、负荷、储能系统和控制装置构成的系统。它对于大电网表现为一个单一可控的单元,可实现对负荷多种能源形式的高可靠供给。而主动配电网的特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含有本地发电装置,多为容量较小的分布式电源,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Resource,DGR)通常指主要利用可再生新能源且发电功率为几kW至50MW小型模块式、与环境兼容的独立电源,可以满足电力系统和用户特定要求。二是主动配电网是可控的,主动配电网的功能是将电源和用户需求有效连接起来,允许双方共同决定如何最好地实时运行。要达到这一要求,控制水平要远高于传统配电网的水平。
主动配电网系统可将多种类型的分布式发电单元组合在一起,有效发挥单一能源系统的优点,实现多种能源互补,提高整个微电网系统的效率、能源利用率和供电可靠性。主动配电网接入大电网并网运行,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主动配电网内部的绿色可再生能源,还可以提高整个电网的安全性,是中国建成智能电网的重要环节。同时,主动配电网系统是解决偏远地区和海岛供电的有效手段之一。
自1975年Merlin、Bach等利用数学规划方法来处理潮流计算和网络重构问题,人们尝试了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配电潮流计算和网络重构的问题。潮流计算和网络重构是一个多目标非线性混合优化问题,目前解决的算法主要有数学优化理论、最优流法、支路交换法和人工智能算法等几类。数学优化方法,是用数学模型对配电网重构问题进行描述,然后通过特定的算法,得到不依赖配电网络初始结构的优化结果,进而解决潮流计算繁琐迭代问题。该方法计算时间长,占用内存大,对于大规模配电网的求解,困难很大,因此一般先进行化简然后近似处理。启发式方法,以直观分析为依据,根据一定的原则,逐步迭代直至得到满意的重构结果,该方法主要有最优流模式算法和支路交换法。智能优化算法近些年发展迅速,主要有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禁忌搜索算法、蚁群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遗传算法等,人工智能算法具有较好的全局搜索性能,不易陷入局部最优,但其缺点是计算量大,计算时间长。目前,在相关主动配电网辐射运行约束暗含在算法文献中,还没有给出准确的数学描述及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主动配电网潮流计算的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主动配电网可以看作是含有nb个节点M条支路的简单系统图,配电网的辐射运行要求全部节点连通且无闭环,因此归结为“树”的概念来说明此问题。电网络理论中“树”的定义是:一个连通图G的树T包含G的全部节点和部分支路,而树T本身是连通的且不含回路。同时,一个具有nb个节点的连通图,它的任何一个树的树支数为式(1):
M=nb-1 (1)
主动配电网的网络结构可按照“树”的概念,形成辐射状运行结构。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配电系统呈辐射状运行需满足如下条件:
①网络包含的支路数目为:M=nb-1;
②网络中所有节点必须是连通的。
但仅凭条件①作为主动配电网辐射运行的判据,系统可能会出现孤岛或环网,并不能确定配电网呈辐射运行。
S2:主动配电网支路传输功率之和最小为目标,满足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给定支路传输功率约束,确定最终呈辐射状的网络结构且满足节点功率平衡,公式如(2)~(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云南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627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