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转运乏燃料组件的承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64587.6 | 申请日: | 2014-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648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郭强;王辉;雷宁博;刘建平;陈巧艳;元一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21C19/04 | 分类号: | G21C19/04;G21C19/06;G21F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1 | 代理人: | 田明;任晓航 |
地址: | 1008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转运 燃料 组件 承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乏燃料贮存和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转运乏燃料组件的承载装置。
背景技术
核电工程设计中,必须定期进行核燃料的更换。核电厂换料过程中,首先要将反应堆厂房内的乏燃料组件装入承载器,借助运输小车贯穿狭长的转运通道,进入燃料厂房后卸出乏燃料组件,吊装放置于贮存格架中,再将新燃料从燃料厂房取出,利用燃料转运装置送入反应堆厂房,按照预定的堆芯设计方案放置在指定位置。完成所有换料操作通常需要花费几天的时间,在此期间,现场操纵员将接受持续的放射性照射,辐照剂量与积累的时间密切相关。此外,换料期间核电厂处于停堆状态,无法通过发电实现盈利。
在现有的压水堆电站中,燃料转运装置通常采取将燃料组件逐一转运的方式。
在新型核电站的设计中,较高的可用率也成为先进核电技术的重要指标,技术改进的途径之一就是尽量缩短换料时间。随着新型核电站设计功率的提高,换料阶段需要更换的燃料组件数量也显著增加,换料时间随之延长,无论是电厂经济性,还是现场操作人员的辐照剂量积累,都面临了新的问题,需要研发更加高效的核燃料组件转运装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转运乏燃料组件的承载装置,该承载装置结构简单,可同时满足设备的力学强度和冷却能力的要求,采用该承载装能提高燃料转运效率,提高电厂经济性,降低工作人员职业辐射剂量。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转运乏燃料组件的承载装置,由三个相同的承载器组装成横截面为“品”字形,每个承载器为两端开口的长方体形,承载器的四面板上沿长度方向分别开有两排均匀分布的通孔。
进一步,通孔为长圆形孔,承载器的单板上通孔的流通面积总和不超过单板面积的20%。
进一步,承载器的四面板上相邻的两排通孔、相邻板之间的通孔以及相对板之间的通孔均以相错的方式排列。
再进一步,所述承载装置的上层的承载器的侧板和下层的每个承载器的顶板的接触面位于下层的承载器的顶板上两排通孔之间。
进一步,所述承载装置的上层的承载器的侧板与下层的每个承载器的顶板通过多个L型支撑件相连,多个L型支撑件沿承载器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列并以错开通孔的方式均匀排列。
进一步,承载器的每个顶板内侧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设有定位条。
进一步,承载器的两个侧板分别具有高于顶板的上边沿和低于底板的下边沿,且上边沿的高度低于下边沿的高度。
进一步,承载器的两个侧板的下边沿开有对应的缺口。
本发明在力学分析和流场温度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承载器进行创新设计,使得在现有装备条件下必须逐一转运的换料工艺流程转变为更加高效的可以同时转运多个组件的操作工艺,从而为提高核电厂换料期间的工作效率提供了可能的条件,同时为了解决多个组件同时转运时面临的燃料组件的冷却问题,本发明通过设计四面开孔的承载器、相错地布置通孔位置,并在承载器顶板内侧设置定位条以及在承载器侧板的底部开挖若干缺口形成透水槽等一系列技术手段,强化了冷却水在承载器内部的流动,从而提供一种与现有装备截然不同的承载装置,既可以满足设备的力学强度和冷却能力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为提高燃料转运效率,缩短提高电厂经济性,降低工作人员职业辐射剂量提供了装备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转运乏燃料组件的承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承载器局部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承载器装填了乏燃料组件后的局部单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用于转运乏燃料组件的承载装置,由三个相同的承载器1组装成横截面为“品”字形,两两之间具有间隙,每个承载器1为两端开口的长方体形,承载器1的四面板上沿长度方向分别开有两排均匀分布的通孔2。
通孔2可以为长圆形孔。承载器1的单板上通孔2的流通面积总和不超过单板面积的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645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折叠光路激光冷却原子装置
- 下一篇:一种核电站反应堆压力容器检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