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茶多糖乌龙茶的加工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664860.5 申请日: 2014-11-19
公开(公告)号: CN104351371B 公开(公告)日: 2017-08-11
发明(设计)人: 葛庆丰;张聪;汪淼;于海;吴满刚 申请(专利权)人: 扬州大学
主分类号: A23F3/06 分类号: A23F3/06
代理公司: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24 代理人: 周全
地址: 225009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多糖 乌龙茶 加工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以绿茶在夏、秋季废弃的茶鲜叶为原料加工商品乌龙茶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茶叶的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采摘季节决定产品类型。鲜叶采摘之后,必须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加工,否则容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而使成品品质劣变,造成商品价值的大幅下降。预处理及保鲜是制茶工艺中的关键步骤。而现有的各种预处理保鲜技术,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乌龙茶萎凋过程主要是使叶片少量失水,促进内含物质的缓慢酶促反应,为其品质形成奠定物质基础。现有萎凋技术大多采用日光萎凋,严重受制于天气,不利于茶叶生产。

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的“一种提高成品茶叶香气的方法,200710066853.5”的专利文献,出于提高成品茶叶香气的目的,提供了一种加工方法,主要以安徽9号、毛蟹、铁观音等高档茶叶为原料,包括:茶叶铺摊、紫外线照射(280-320nm,照射强度5-500μW/cm2)的工序。并声称利用UV-B光源直接照射采收后的茶树鲜叶原料,促使了与茶叶结合态香气成分释放有关的水解酶(如β-樱草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表达,提高这些酶的合成和活力,从而加速了结合态香气成分的释放,进而提高茶叶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或香气浓度,最终提高了成品茶叶的品质。

此外,“远红外茶叶萎凋机、201210293139.0”针对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的日光萎凋作业的弊端,提供了一种具有远红外发射源的设备对茶叶进行萎凋加工。

“一种从茶叶中同时提取多种有效成分的方法,201210170786.2”针对茶叶中含有的多种有益成本,提出了一次性提取咖啡因、茶氨酸、茶多酚及茶多糖四种有益成本的加工工艺,其工艺包括光波浸提 ;过滤 ;阳离子树脂吸附咖啡因、茶氨酸,洗脱得到咖啡因,茶氨酸 ;再用吸附树脂吸附茶多酚,洗脱得到茶多酚 ;收集经阳离子树脂及吸附树脂的流出液,浓缩,除蛋白,乙醇沉淀得茶多糖。但该文献未披露采用什么性质的光波,且其最终的目的是从茶叶中提取相关物质,而并非转换为利于吸收的物质保留。

茶多糖是茶叶中由中性糖、糖醛酸、蛋白质等组成的复合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乌龙茶加工过程多糖糖链和肽链的降解,从而引起多糖结构及活性的变化。萎凋阶段,叶片内部以酶促水解反应为主,多糖、蛋白质和淀粉等大分子物质水解;做青阶段则是以多酚氧化酶促进多酚类氧化反应为主,从而形成绿叶红镶边的品质特征;而杀青和干燥阶段,过度的湿热作用进一步使多糖降解。以上现有技术对茶多糖的含量难以进行有效的保留,使得茶叶中茶多糖含量极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提高夏秋季废弃茶中茶多糖保留率,香气浓郁,独具特色,且利于工业化批量生产的高茶多糖乌龙茶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依序包括以下工序,对鲜叶进行预处理、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提香和封装,

所述鲜叶为夏秋季节的茶鲜叶;

所述萎凋工序为配光萎凋,将预处理后的鲜叶置于配光萎凋机内进行萎凋作业,所述配光萎凋机内包括红橙光和蓝紫光,配光萎凋作业时分别调节红橙、蓝紫光源功率为50~150W,调节紫外灯功率为200~800W,控制萎凋时间为10~20min。

所述做青工序为往做青机中投入叶片,调节温度为30~50℃,控制振摇频率为1~10Hz,振摇时间为10~30min,

然后,转入所述配光萎凋机,时间为10~30min,开启人造光源,分别调节红橙、蓝紫光源功率为50~150W,重复次数为2~4次,至叶片边缘微红,散发较明显香气。

所述配光萎凋机处于低氧气氛中工作。

所述干燥提香工序为:采用远红外-热风协同烘干机进行干燥提香工艺,控制投叶厚度为3~8cm,干燥时间为30~150min,热风温度为80~120℃,远红外加热器功率为200~800W。

所述配光萎凋机包括机架、导光材料制得螺旋轴、透光材料制得的透光筒、蓝紫光光源、进料口、出料口和红橙光光源,

所述螺旋轴活动连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透光筒固定连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螺旋轴与所述透光筒同轴心,且所述透光筒内筒表面与所述螺旋轴外表面之间保留1-8cm的环形通道;

所述蓝紫光光源通过一具有反光内壁的筒形安装座固定设置在所述透光筒外层;

所述螺旋轴包括轴头和环形的螺旋轴端面,在所述螺旋轴端面上开设一圈凹槽,所述红橙光光源固定设置在机架上、伸入所述凹槽内;

所述进料口设置在所述螺旋轴轴头端,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所述螺旋轴轴尾端,所述轴头端高于轴尾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648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