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槽铣刀具的前角与后角优化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65531.2 | 申请日: | 2014-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247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崔晓斌;郭景霞;闫艳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王聚才;朱俊峰 |
地址: | 454003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铣刀 优化 设计 方法 | ||
1.槽铣刀具的前角与后角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根据加工条件,确定可采用的多种刀具前角和后角组合;
(2)、通过查阅文献或实验测试,确定刀具、工件的各项物理性能参数;
(3)、根据实际切削条件,通过正交实验设计方法确定所需分析的各切削参数组合;
(4)、将铣削向直角自由切削进行转化,采用商用有限元软件,设定各项相关参数,进行二维直角自由切削有限元仿真;
(5)、依据有限元仿真结果,对刀具上的热流密度以及刀-屑接触长度进行计算;
(6)、通过理论计算,针对刀具不同的前角和后角组合,确定各个切削参数组合条件下的刀具温度峰值;
(7)、对于各刀具前角与后角组合,计算各个切削参数组合条件下的刀具温度峰值的平均值,取值最小的刀具前角与后角组合即为最优选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铣刀具的前角与后角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为,根据加工经验以及刀具前角和后角的基本选用原则,确定刀具前角和后角选用范围,在它们的选用范围内选取若干数值,构成多个刀具前角与后角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铣刀具的前角与后角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为,通过查阅文献或实验测试获取刀具以及工件材料的物理性能参数;对于刀具材料有:密度、弹性模量、泊松比、比热、热导率;对于工件材料有:密度、弹性模量、泊松比、比热、热导率、热扩散系数;对于工件材料的Johnson-Cook本构模型,有公式如下:
(1)
其中,为剪应力、为剪应变、为剪应变率、T为绝对温度、n为应变硬化指数,C为应变率敏感系数,m为热软化系数,A、B以及为常数;通过查阅文献或通过动态压缩实验以及拟合算法,获取Johnson-Cook本构模型中的各项参数:应变硬化指数n,应变率敏感系数C,热软化系数m,常数A、B以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铣刀具的前角与后角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为,根据实际切削加工条件,确定各切削参数如轴向切深、切削速度、径向切深、每齿进给量等所在范围,依据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在各切削参数范围内选定若干典型值,并确定所需分析的各切削参数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铣刀具的前角与后角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具体为,将铣削向直角自由切削转化,根据步骤(1)中所确定的刀具前角和后角组合,确定直角自由切削有限元仿真中的所用刀具的几何角度;将步骤(2)中所确定的刀具和工件各项物理性能参数,导入商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将步骤(3)中所确定的切削速度的数值输入有限元仿真软件;根据步骤(3)中所确定的每齿进给量的最大值,确定有限元仿真中所采用的切削厚度的范围,并在此范围内取若干典型数值进行仿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6553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