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托盘运输在途振动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67255.3 | 申请日: | 2014-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90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朱安定;刘东升;赵文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H1/00 | 分类号: | G01H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托盘 运输 在途 振动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托盘运输在途振动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采用薄膜开关阵列检测托盘货物位置变化的装置,属于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托盘运输是采用托盘并与叉车、货架等物流设备配套使用的现代高效运输方式,托盘运输的优点在于货物多次周转不需要人工散件搬运,不仅加快货物中途转运效率,而且降低货物中途转运管理要求。
托盘运输过程中,货物以托盘为载体,托盘具有标准化尺寸,其中平托盘占有很大的比例,平托盘货物装载面为平面,货物直接放置在托盘平面上,在运输过程中,托盘上的货物因和托盘之间本身具有的摩擦力,以及托盘与托盘之间货物的挤压力,而保持货物在托盘上的位置保持固定。
然后,对于运输线路道路状况较差的托盘运输,往往会出现货物互相碰撞、相互挤压,从而造成货物因振动而位置偏离,以及货物或者其包装发生破损,影响持续转运。
目前,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托盘与货物绑定,绑定的手段常用的有包扎带和塑料膜。包扎带采用扎带机从多个侧面将货物与托盘捆扎在一起;塑料膜通过裹膜机将货物裹成一个整体。
另一种是采用车厢气囊,当箱式货车装车完毕之后,在车厢两侧的气囊充气,从而压紧车厢内的托盘货物,防止在途振动损坏货物。
包扎带和塑料膜都是包装耗材,虽然单价不高,但是都是一次性使用的损耗品,经过多次组盘和拆盘作业,造成的损耗不容忽视。而车厢气囊只能用在箱式货车上,而且在装车完毕之后,充气耗时较长,降低了月台周转效率,不适合于快速作业要求的应用场景。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公路道路整体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通过分析不同路段的路况情况,科学选择托盘货物包扎方式和包扎强度,可以有效降低不必要的损耗,节约托盘运输的运营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以上技术要求,本发明提供一种托盘运输在途振动检测装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采用薄膜开关阵列检测托盘货物位置变化,其特征在于,检测装置结构包括:检测基座、若干薄膜开关单元、行扫描电路、列扫描电路、微处理器、存储器、时钟电路,以及无线通信电路;
其中检测基座为一平板,尺寸和物流平托盘相同,正好覆盖在物流平托盘上;若干薄膜开关单元排列成阵列,每个薄膜开关单元的引脚按照行、列方向和其他的薄膜开关单元引脚并联为行、列总线,分别由行扫描电路和列扫描电路驱动;薄膜开关单元采用耐压、耐磨、抗机械疲劳的橡胶薄膜材料制成,物流平托盘上装有货物时,货物重力压住对应位置的薄膜开关单元,输出状态为1;货物发生位置变化或者由于颠簸暂时脱离物流平托盘,对应位置的薄膜开关单元释放,输出状态为0;
其中微处理器为检测、振动特征识别、数据处理的核心芯片,和行扫描电路、列扫描电路连接,启动行、列扫描,并依次收集各薄膜开关单元的状态;和存储器连接,存储记录状态数据及振动特征数据;和时钟电路连接,时钟电路为微处理器提供时钟脉冲;和无线通信电路连接,将历史状态数据和振动特征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传送出去。
作为优选,所述检测基座底部结构对应物流平托盘镂空结构部分用紧固倒扣加以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微处理器、存储器、时钟电路、无线通信电路集成在一起组成检测电路,内嵌在检测基座正中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薄膜开关单元采用非均匀排列,在货物交叠区域薄膜开关单元密度较大,而在货物中心区域薄膜开关单元密度较小。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技术效果是:采用薄膜开关阵列检测物流平托盘货物在途位置变化,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信度高,通过分析货物振动特征,可以科学选择特定运输路段的物流平托盘货物包扎方式和包扎强度,有效降低不必要的物流包装损耗,节约托盘运输的运营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托盘运输在途振动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托盘运输在途振动检测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托盘运输在途振动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托盘运输在途振动检测装置的振动特征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托盘运输在途振动检测装置的非均匀开关单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商大学,未经浙江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672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C0复杂度与相关系数的铣削颤振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油位测量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