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锁卡方法、装置及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67833.3 | 申请日: | 2014-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110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庆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 |
代理公司: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专利中心 11010 | 代理人: | 梁军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法 装置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锁卡方法、装置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移动终端设备(例如: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 的必需品。但是,手机的高价值、便携性等特点使其成为小偷的主要偷盗目标。 手机一旦丢失或者被盗,手机中的重要信息,包括短信、通话记录、照片等都 可能泄露,手机上的联系人也会一去不回,甚至人们依赖的应用的数据都会丢 失,如何保障手机的安全性成为现如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市场上发布了很多具有防盗功能的手机,其中,IPhone通过其独特 的APPLEID、电池不可拆卸以及安全的刷机机制,算是一件成功的案例。但 是,现在最热销、用户量最大的是安卓系统的手机,这些手机的防盗都是基于 手机应用来防盗的,在手机没有被刷机并且开机状态下,才能进行锁定和定位 等操作,一旦手机被刷机、被拔电池或者恢复出厂设置,一切基于软件的防盗 措施将毫无用处。实际上,能够使用手机防盗软件来找回手机的用户十分稀少。
针对相关技术中终端设备防盗软件效果不佳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 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终端设备防盗软件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锁 卡方法、装置及终端,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锁卡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对终端中的用户身份识别SIM卡设置防盗密码,并锁住该SIM卡;基于用户 输入的解锁密码与所述防盗密码,对所述SIM卡进行解锁操作。
优选地,基于用户输入的解锁密码与所述防盗密码,对所述SIM卡进行解 锁操作,包括:识别用户输入的解锁密码与所述防盗密码是否一致;如果一致, 则对所述SIM卡进行解锁,如果不一致,则继续锁住该SIM卡。
优选地,对终端中的SIM卡设置防盗密码,并锁住该SIM卡包括:在终 端中置入SIM卡后,开启防盗应用;基于所述防盗应用设置与该SIM卡对应 的防盗密码;控制终端中的SIM卡硬件锁锁住该SIM卡。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防盗应用将所述SIM卡中的数据远程 备份至云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锁卡装置,其中,该装置包 括:密码设置模块,用于对终端中的用户身份识别SIM卡设置防盗密码,并锁 住该SIM卡;解锁模块,用于基于用户输入的解锁密码与所述防盗密码,对所 述SIM卡进行解锁操作。
优选地,所述解锁模块包括:识别单元,用于识别用户输入的解锁密码与 所述防盗密码是否一致;处理单元,用于在识别一致时,对所述SIM卡进行解 锁;在识别不一致时,继续锁住该SIM卡。
优选地,所述密码设置模块包括:防盗应用单元,用于在终端中置入SIM 卡后,开启防盗应用;密码设置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防盗应用设置与该SIM卡 对应的防盗密码;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终端中的SIM卡硬件锁锁住该SIM卡。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数据备份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防盗应用将所述 SIM卡中的数据远程备份至云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盗终端,其中,该终端上 设置有上述的锁卡装置。
与现有技术流程相比,本发明可以使被盗终端(例如:手机)被刷机后无 法解开SIM卡锁,进而无法使用或者出售手机,大大增加手机的找回几率,同 时保障用户隐私,保护用户重要信息。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 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 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锁卡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机原理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机防盗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锁卡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终端设备防盗软件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 种锁卡方法、装置及终端,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 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 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678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