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硅锭的制备方法及硅锭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68000.9 | 申请日: | 2014-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51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全志;孟庆超;苏春阳;甄良欣;张莉沫;夏新中;潘明翠;乔松;窦伟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利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30B29/06 | 分类号: | C30B29/06;C30B28/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张永明 |
地址: | 106064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硅锭的制备方法及硅锭。
背景技术
目前,在硅锭的生产中普遍采用半熔技术或有籽晶高效多晶技术(小晶粒)。所谓全熔技术的主要工艺为在坩埚底部不铺设碎籽晶,直接将铸锭料装到坩埚中,然后通过熔化长晶等步骤生长多晶硅锭。由于坩埚底部不铺设碎籽,使得长晶初期在坩埚底部的形核率较小,从而导致所生长晶粒的尺寸较大,最终使得所形成电池的效率较低。所谓半熔技术是在坩埚底部铺设碎籽晶,再装入铸锭料,然后通过熔化长晶等步骤生长多晶硅锭。由于熔化过程底部籽晶有所保留,因此在长晶过程会以底部保留籽晶为长晶初始点,这样可以获得较大的形核率,从而获得较小的晶粒,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硅锭整体的位错密度,提升电池效率。
然而,现有的有籽晶高效多晶的生长方法需要要求底部籽晶不能熔化,因此在熔化过程中底部温度要控制的比较低,这样才能保证底部籽晶保留。同时,由于硅料在熔化过程中蓄积大量潜热,在长晶开始之前要释放这部分潜热,所以需要较低的底部温度。当潜热释放到可以长晶时,温度已经控制到比较低,因此长晶初期的长晶速率会比较大,长晶初期较大的长晶速率会使得杂质不能及时的分凝,长晶初期的生长应力不能及时的释放,同时也为位错的延伸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有籽晶高效多晶硅锭的底部红区较高,从而会影响硅块底部硅片的电池效率,进而影响硅锭的出材率。
引起底部红区升高的原因有两方面,第一方面是硅锭底部杂质含量较多(以碳与金属元素居多),这些杂质会引起硅晶体结构的畸变,从而在硅锭中引起缺陷,而且这些元素会成为较强的复合中心,从而会降低少子寿命,即使得红区比例增大;第二方面是晶体生长的初期由于应力、籽晶空隙等原因,使得晶体内部会存在较大的位错密度,而位错具有衍生性,其会沿着晶体生长的方向延伸生长,造成位错增值,从而造成硅锭的位错密度升高,进而使得底部红区升高。因此,如何提高长晶初期的杂质分凝并降低长晶初期的位错密度,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锭的制备方法及硅锭,以提高长晶初期的杂质分凝并降低长晶初期的位错密度,进而提高所形成硅锭的品质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硅锭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装有硅原料的坩埚置于铸锭炉中,并对坩埚进行加热以使硅原料通过第一次熔化形成第一熔融硅;降低坩埚底部的温度,以使部分第一熔融硅通过第一次长晶形成第一晶体硅;对坩埚进行加热,以使部分第一晶体硅通过第二次熔化,并在坩埚中形成第二熔融硅;降低坩埚底部的温度,以使全部第二熔融硅通过第二次长晶形成第二晶体硅;对第二晶体硅进行退火和冷却,以获得硅锭。
进一步地,硅原料包括籽晶和铸锭硅料,形成第一熔融硅的步骤包括:在坩埚的底部铺设10~20Kg的籽晶,然后在籽晶上装入铸锭硅料;进行加热至铸锭炉的控温点达到1200~1500℃,然后将铸锭炉的侧部隔热笼的高度调至3~7cm,以使得铸锭硅料和部分籽晶熔化形成第一熔融硅。
进一步地,在形成第一熔融硅的步骤中,保持坩埚底部的温度低于硅原料的熔点,并使硅原料以15~25mm/h的速率熔化。
进一步地,形成第一熔融硅之后,剩余的籽晶的高度为7~15cm。
进一步地,籽晶为多晶碎硅料或单晶碎硅料,籽晶的尺寸大小为3~8mm3。
进一步地,在形成第一晶体硅的步骤中,通过将侧部隔热笼的高度调至10~12cm,以降低坩埚底部的温度。
进一步地,在形成第一晶体硅的步骤中,形成高度为硅锭的高度的1/6~1/3的第一晶体硅。
进一步地,形成第二熔融硅的步骤中,通过将铸锭炉的控温点调至1450~1500℃,并保持侧部隔热笼的位置不变,以降低坩埚底部的温度。
进一步地,形成第二熔融硅后,剩余的第一晶体硅的高度为硅锭的高度的1/12~1/8。
进一步地,形成第二晶体硅的步骤中,通过将侧部隔热笼的高度调至12~18cm,并保持铸锭炉的控温点的温度不变,以降低坩埚底部的温度。
进一步地,第二次长晶的速率为5~10mm/h。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硅锭,该硅锭由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利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英利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680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