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丙烯酸催化剂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68338.4 | 申请日: | 2014-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49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徐文杰;杨斌;缪晓春;汪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3/889 | 分类号: | B01J23/889;C07C57/055;C07C51/2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丙烯酸 催化剂 | ||
1.丙烯酸催化剂,以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
A:40-80份的SiO2载体;和其载于其上的B:20-60份的活性组分Mo12VaCubWcXdYeZfOg;
其中Mo、V、Cu、W和O表示元素钼、钒、铜、钨和氧;X表示Cr、Mn、Sb中的至少一种元素;Y为选自Fe、Bi、Co、Ni、Ge、Ga、Nb、Ce、La、Zr、Sr中的至少一种元素;Z为选自碱金属或碱土金属中的至少一种元素;a、b、c、d、e、f和g表示它们各自元素的原子比,基于Mo元素的原子比为12,a的取值范围为0.5~4.0,b的取值范围为0.1~5.0,c的取值范围为0~5.0,d的取值范围为0~5.0,e的取值范围为0~5.0,f的取值范围为0~1.0,g是满足其它元素总化合价的所需的氧原子的数目;
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七钼酸铵、偏钒酸铵、Cu、W、X、Y和Z的化合物、载体、粘结剂和造孔剂在捏合机中干混1h,再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和硝酸,继续捏合待物料成团后取出,放入双螺杆挤条机中挤条成型,挤出的成型催化剂经过干燥和焙烧得到所述催化剂,其中,载体为SiO2,粘结剂为蒙脱石。
2.权利要求1中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七钼酸铵、偏钒酸铵、Cu、W、X、Y和Z的化合物、载体、粘结剂和造孔剂在捏合机中干混1h,再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和硝酸,继续捏合待物料成团后取出,放入双螺杆挤条机中挤条成型,挤出的成型催化剂经过干燥和焙烧得到所述催化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Cu的化合物为选自氧化铜、氧化亚铜和硝酸铜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W的化合物为选自三氧化钨和钨酸铵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X和Y的化合物为其氧化物或硝酸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Z的化合物为其氢氧化物。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造孔剂为结晶纤维素或PEG,重均分子量是4000至15万,加入量占催化剂重量的0-10%。
8.丙烯酸的合成方法,以包括丙烯醛、空气和水蒸汽的物料为反应原料,在如权利要求1所述催化剂存在下反应生成丙烯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6833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