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表面形貌数据的面形偏差检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68341.6 | 申请日: | 2014-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60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王鑫;高玫;付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B11/24 | 分类号: | G01B11/2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形偏差 表面形貌数据 面形偏差测量 平面反射镜 测量研究 光学零件 激光陀螺 数字激光 自动判读 干涉仪 检验 | ||
1.一种基于表面形貌数据的面形偏差检验方法,其特征为:所述的检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用数字激光干涉仪测量
1.1 将所测零件背面涂覆深蓝色玻璃保护漆,待保护漆干后对被测零件进行测量;
1.2 在测量参数选项中选择相应参数;
1.3 将零件固定在测量用调整架上,调整干涉条纹为2条进行测量,并保存数据;
步骤2.用Matlab软件读取数据
用Matlab软件读取数字激光干涉仪保存的数据,确定有效数据区域并计算圆心坐标、半径;
步骤3.零件表面轮廓数据的预处理
3.1 确定圆心零件的圆心和半径;
3.2 根据周围矩阵点的值对计算时未落在矩阵上的点进行高度值的估算,
z(x,y)=z(xs,ys)*(x-xb)*(y-yb)+z(xs,yb)*(xb-x)*(y-ys)+z(xb,ys)*(xs-x)*(y-yb)+z(xb,yb)*(xs-x)*(ys-y) (1)
(1)式中z(x,y)表示(x,y)坐标下点的高度值,xs表示小于x值的最大整数,ys表示小于y值的最大整数,xb表示大于x值的最小整数,yb表示大于y值的最小整数;
3.3 判定任意直径的高低光圈,首先将直径对应的表面轮廓的数据进行二次曲线拟合,并判断其二次曲线的二阶导数的正负,正对应的为低光圈,负对应为高光圈;
步骤4.计算面形偏差
4.1 计算半径偏差
4.1.1 去除边缘效应的影响
将测量区域边缘5个像素点的数据去掉,并以像素为单位进行采样;
4.1.2 定义通过圆心的坐标系
以圆心为原点,数据矩阵的行作为X轴,矩阵的列作为Y轴;
4.1.3 确定直径旋转的方向和步长
确定直径的起始角度、终止角度和旋转步长,直径以X轴正方向作为0°方向,向Y轴正方向逆时针旋转,至X轴负方向截止,共180°,步进的步长为1°;
4.1.4 确定每条直径上的表面轮廓数值
根据公式计算直径上任意一点的高度值,
z(x,y)=z(xs,ys)*(x-xb)*(y-yb)+z(xs,yb)*(xb-x)*(y-ys)+z(xb,ys)*(xs-x)*(y-yb)+z(xb,yb)*(xs-x)*(ys-y) (2)
(2)式中z(x,y)表示(x,y)坐标下点的高度值,xs表示小于x值的最大整数,ys表示小于y值的最大整数,xb表示大于x值的最小整数,yb表示大于y值的最小整数;
通过确定采样单位和计算采样数据,确定每条直径上对应的表面轮廓数值;
4.1.5 计算半径偏差
计算通过圆心的每个直径上对应的表面轮廓PV值,将此PV值作为该直径方向的半径偏差;
4.2 计算象散偏差
4.2.1 执行步骤4.1.1去除边缘效应的影响;
4.2.2 执行步骤4.1.2定义通过圆心的坐标系;
4.2.3 确定两条直径旋转的方向和步长
确定两条直径的起始角度、终止角度和旋转步长,其中一条直径以X轴正方向作为0°方向,向Y轴正方向逆时针旋转,至Y轴正方向截止,共90°,步进的步长为1°;另一条直径与在第一条直径上角度的基础上加90°,也就是从Y轴正方向,逆时针转到X轴负方向;
4.2.4 执行步骤4.1.4确定每条直径上的表面轮廓数值;
4.2.5 判定每条直径的光圈的高低
首先将直径对应的表面轮廓的数据进行二次曲线拟合,并判断其二次曲线的二阶导数的正负,正对应的为低光圈,负对应为高光圈;
4.2.6 计算象散偏差
按照步骤4.1分别计算某一角度上的两条直径的半径偏差,并根据步骤4.2.5的方法计算出该角度两条直径的光圈的高低;
当两条直径的光圈高低方向相同时,用两个直径的半径偏差相减得出结果;高低方向不同的用两个直径对应的半径偏差相加得出结果,则该零件的半径偏差是该零件在90°上所有方向的半径偏差的最大值;
4.3 计算局部偏差
找到零件表面轮廓高度上的最大值、最小值和中值,计算最大值与中值的差,中值与最小值的差,取其绝对值较大者作为局部偏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6834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