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轮毂罩罩体内表面防滑层一体成型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70851.7 | 申请日: | 2014-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529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发明(设计)人: | 盖秀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优利康达(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36 | 分类号: | B29C70/36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杨慧玲 |
地址: | 300112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毂 体内 表面 防滑 一体 成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玻璃钢制品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轮毂罩罩体内表面防滑层一体成型的方法。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机轮毂罩在使用中要求其内表面具有防滑作用,以往的防滑层制作均是在产品制作后在内表面进行画线定位、打磨内表面、播撒石英砂、涂刷面漆等步骤来制作,不仅制作过程复杂,且制作出的防滑层,尺寸不准确、形状不规则、防滑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轮毂罩罩体内表面防滑层一体成型的方法,能克服现有轮毂罩罩体内表面防滑层制作大量打磨工作造成的工时、物料浪费及因打磨产生大量的粉尘对工作环境的影响以及防滑层尺寸不准确、形状不规则、防滑效果差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轮毂罩罩体内表面防滑层一体成型的方法,采用以下步骤:
1)在罩体模具中将玻璃纤维均匀满铺至产品厚度要求;
2)在玻璃纤维上贴附表面均布有中空凸点的附模,并根据罩体模具形状调整定位;
3)利用真空成型工艺,将不饱和聚酯树脂、色浆和固化剂的混合液注入附膜中,混合液完全浸润玻璃纤维和附模的中空凸点;
4)混合液固化,罩体脱模;
5)将附模从罩体上揭下,中空凸点内的固化树脂形成了防滑面,实现罩体和防滑面的一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混合液中不饱和聚酯树脂、色浆和固化剂的质量比为95:3:2。
进一步,所述固化剂为过氧化甲乙酮。不饱和聚酯树脂可选用常州高德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G60或G100型号的树脂,将树脂之间的聚合反应的放热温度控制在80~120℃。放热温度由选用何种的不饱和聚酯树脂来决定。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解决了长久轮毂罩罩体内表面防滑层在成型后进行二次打磨、播撒石英砂、涂刷面漆等操作复杂、耗费工时、污染严重等问题,此方法简化了操作,降低了制作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产品外观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所述罩体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附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所述罩体模具和附模的组装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浇注过程示意图;
图中:1-罩体模具;2-附模;3-中空凸点;4-玻璃纤维;5-混合液;6-浇注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轮毂罩罩体内表面防滑层一体成型的方法,采用以下步骤:
1)在罩体模具1中将玻璃纤维4均匀满铺至产品厚度要求;
2)在玻璃纤维4上贴附表面均布有中空凸点3的附模2,并根据罩体模具1形状调整定位;
3)在25℃的室温下,利用真空成型工艺,真空薄膜铺设于附膜2之上,外部对混合液5的压力输入,将不饱和聚酯树脂、色浆和固化剂的混合液5通过浇注座6注入附膜2中,其中混合液5中不饱和聚酯树脂、色浆和固化剂的质量比为95:3:2。不饱和聚酯树脂可选用常州高德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S60型号的树脂,固化剂选用过氧化甲乙酮,将树脂之间的聚合反应的放热温度控制在80℃,放热温度不能过高,因为放热温度过高会导致真空薄膜的损坏,真空薄膜会漏气,进而影响防滑层的成型效果。色浆选用白色色浆,起到遮光、降低透明度的作用。
混合液5完全浸润玻璃纤维4和附模2的中空凸点3。浇注座6可放置于附模2上任意位置进行浇注。
4)混合液5反应温度上升至90℃左右开始固化,罩体脱模;
5)将附模2从罩体上揭下,中空凸点3内的固化树脂形成了防滑面,实现罩体和防滑面的一体成型。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提高了生产效率,极大的改善操作环境,提高了防滑层质量。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优利康达(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优利康达(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708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