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坝缝隙的堵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71522.4 | 申请日: | 2014-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809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东;李琳;田安国;李驰;张志峰;朱丽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海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B3/16 | 分类号: | E02B3/16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润知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55 | 代理人: | 朱小燕;刘喜莲 |
地址: | 222000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缝隙 堵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坝堵漏的方法,特别涉及使用堵漏液对混凝土坝缝隙进行堵漏的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坝在不均匀沉降、温度应力、施工缺陷等情况下会产生渗漏缝,造成大量储水损失。目前的堵漏方法多为灌入水泥浆、沥青等材料,由于堵漏液流动性有限,往往难以深入坝体内部的细微渗漏缝。超细颗粒在水流作用下能够深入坝体内部,但对于上游细、下游粗的渗漏缝则不能起到很好的堵漏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堵漏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堵漏液流动性好的混凝土坝缝隙的堵漏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是一种混凝土坝缝隙的堵漏方法,其特点是,该方法使用堵漏装置,所述的堵漏装置包括堵漏液储池、曝气机和堵漏液收集池,所述曝气机的散气叶轮设在堵漏液储池中,堵漏液储池的一侧设有放液管,另一侧设有与堵漏液收集池连通的回收管,所述放液管上装有放液阀,回收管上装有回收泵;堵漏操作时:将堵漏液储池放置在坝顶或渗漏缝的最高处,堵漏液收集池放置在渗漏缝的最低处,放液管的出液口设在渗漏缝的最高点处;堵漏液储池中装有堵漏液,打开曝气机对堵漏液进行曝气,5~30分钟后,打开放液阀使堵漏液从渗漏缝最高点流入,并调节阀门大小,使得堵漏液流量略小于渗漏缝流量,当堵漏液从堵漏液收集池流出后,打开回收泵;这样循环操作直到缝隙被堵住为止。
本发明所述的混凝土坝缝隙的堵漏方法中,所述堵漏液储液池的堵漏液体积为0.5~1小时渗漏缝流量;所述堵漏液收集池的体积为5~10分钟渗漏缝流量。
本发明所述的混凝土坝缝隙的堵漏方法中,所述堵漏液以水为溶媒并含有钙离子、尿素和尿素细菌;其中:尿素的质量浓度为15-90g /L,钙离子与尿素中碳原子的数量比为0.7~1.5:1,尿素细菌的浓度为108~1010个/L;且堵漏液的pH为5.0~7.0。
本发明所述的混凝土坝缝隙的堵漏方法中,所述的钙离子来自可溶性钙盐,包括氯化钙或硝酸钙。
本发明所述的混凝土坝缝隙的堵漏方法中,所述堵漏液中还含有质量浓度为5~75 g /L的供细菌生长繁殖的营养物质。
本发明所述的混凝土坝缝隙的堵漏方法中,所述的营养物质选自5~30 g /L的酵母膏、3~20g /L的牛肉汤粉、10~50g/L的甘露醇或10~40g/L的大豆蛋白胨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所述的混凝土坝缝隙的堵漏方法中,所述堵漏液的pH值5.5~6.5。
本发明所述的混凝土坝缝隙的堵漏方法中,所述尿素细菌为巴氏生孢八叠球菌(Sporosarcina pasteurii)CGMCC No. 1.3687;或者地尿素芽孢杆菌(Ureibacillus terrenus)CGMCC No. 1.7272。
本发明所涉及的菌株巴氏生孢八叠球菌(Sporosarcina pasteurii)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编号为CGMCC No. 1.3687;保藏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电话:010-64807355。
本发明所涉及的菌株地尿素芽孢杆菌(Ureibacillus terrenus)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编号为CGMCC No. 1.7272;保藏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电话:010-64807355。
本发明所述的混凝土坝缝隙的堵漏方法中,堵漏液的制备步骤如下:
(1)将尿素细菌按常规方法培养后备用;
(2)在每升去离子水中加入0.25-1.5mol氯化钙或者硝酸钙、0.25-1.5mol的尿素;再按需要加入营养物质,溶解混合均匀;
(3)按尿素细菌的浓度为108~1010个/L向其中加入尿素细菌;即得堵漏液。
尿素细菌的常规方法为先制备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为,将20g酵母膏,10g硫酸铵溶入1000ml去离子水中,然后用碱性缓冲液调整pH值至9.0,再高温高压灭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海工学院,未经淮海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715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