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连杆加工冷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72101.3 | 申请日: | 2014-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98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彭其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彭氏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00 | 分类号: | C21D9/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龙玉洪 |
地址: | 401321***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连杆 加工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连杆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连杆加工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在往复活塞式动力机械和压缩机中,用连杆来连接活塞与曲柄。连杆多为钢件,其主体部分的截面多为圆形或工字形,两端有孔,孔内装有青铜衬套或滚针轴承,供装入轴销而构成铰接。连杆是汽车与船舶等发动机中的重要零件,它连接着活塞和曲轴,其作用是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并把作用在活塞上的力传给曲轴以输出功率。连杆在工作中,除承受燃烧室燃气产生的压力外,还要承受纵向和横向的惯性力。因此,连杆在一个复杂的应力状态下工作。它既受交变的拉压应力、又受弯曲应力。现有结构中,连杆加工后都有比较高的问题,而加工好的连杆需要及时进行下一个工序的使用,因此,需要对加工好的连杆进行较快的冷却。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对加工后的连杆进行快速冷却的发动机连杆加工冷却装置。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发动机连杆加工冷却装置,其要点是:包括支撑架(1),在该支撑架(1)上安装有链条输送机构,该链条输送机构与电动机(2)输出轴连接,该电动机(2)固定在所述支撑架(1)上,在所述链条输送机构上方罩有外壳(3),该外壳(3)上部形成冷却风道,所述外壳(3)上方安装有冷却风机(4),该冷却风机(4)下部位于所述冷却风道中。采用以上结构,连杆经过加热、碾压、成型、冲孔、切边一条生产线后温度较高,此时温度较高的连杆在链条输送机构的带动下进入外壳,由于外壳上安装的风机处于工作状态,此时冷风进入冷却风道,从而实现对连杆的冷却。
作为优选:所述链条输送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撑架(1)上两根传动轴(11),在该传动轴(11)两端固定于输送链轮(12),在该输送链轮(12)上安装有链条输送带(13),选用链轮传动更加可靠,且不容易打滑。
作为优选:在一个所述输送链轮(12)外侧的所述传动轴(11)上固套有从动链轮(5),在所述电动机(2)输出轴上固套有主动链轮(6),在所述从动链轮(5)和主动链轮(6)之间安装有同一链条,如此能够可靠的进行动力的传递。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风机(4)的个数为四个,相邻所述冷却风机(4)之间的距离从右到左逐渐增大,如此能够对连杆进行有效的降温,温度高的地方风机密集,降温效果更佳。
作为优选:在所述支撑架(1)左端设置有工件导向板(7),防止连杆直接掉落或者进入链条输送带,从而造成卡死等缺陷。
有益效果: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发动机连杆加工冷却装置,结构简单新颖,制造方便,能够较大程度地降低连杆的温度,从而保证了产品的后续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发动机连杆加工冷却装置,包括支撑架1,在该支撑架1上安装有链条输送机构,该链条输送机构与电动机2输出轴连接,该电动机2固定在所述支撑架1上,在所述链条输送机构上方罩有外壳3,该外壳3上部形成冷却风道,所述外壳3上方安装有冷却风机4,该冷却风机4下部位于所述冷却风道中。
请参见图2:所述链条输送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撑架1上两根传动轴11,在该传动轴11两端固定于输送链轮12,在该输送链轮12上安装有链条输送带13,在一个所述输送链轮12外侧的所述传动轴11上固套有从动链轮5,在所述电动机2输出轴上固套有主动链轮6,在所述从动链轮5和主动链轮6之间安装有同一链条。
结合图1和图2还可以看出:所述冷却风机4的个数为四个,相邻所述冷却风机4之间的距离从右到左逐渐增大,在所述支撑架1左端设置有工件导向板7。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彭氏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彭氏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721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铁钴基软磁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减小皮革损伤的酶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