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持续利用雨水供应植物生长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74397.2 | 申请日: | 2014-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722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志;李经纶;秦艾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G27/04;E03B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方专利事务所 31127 | 代理人: | 吴玮;朱志祥 |
地址: | 20006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持续 利用 雨水 供应 植物 生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雨水灌溉植物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持续利用雨水供应植物生长的装置。
[背景技术]
自然降水过程与植物生长对于水分的需求之间常常不是同步的。在雨水多时,很多雨水未被植物充分利用就无谓地流失了;而当雨水少时,还常常需要人为浇水才能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鉴于这种情况,如能对植物未能充分利用的多余降水进行有效收集,并在缺水时供植物利用,这无疑将会大大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效率,减少人为浇水量,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开发这一技术,显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在水资源短缺、降水较少的地区,或者在人为浇水不便的情况下(如屋顶绿化区),这一技术将更显现出其独特的价值。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了持续利用雨水供应植物生长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降水在灌溉中利用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一种持续利用雨水供应植物生长的装置,将植物种植在培养层中,其特征在于多个种植有植物的培养层通过固定装置均分别固定于空腔之上;多个空腔之间的上部通过一个或多个通道连通,部分空腔的上部还设置有溢水口,培养层下表面覆盖有无纺棉层,无纺棉上连接一至多根吸水绳的一端,一个空腔中的吸水绳在达到空腔的底部后经过所述的通道与另一个空腔中的吸水绳连接,吸水绳位于箱体底部的部分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吸水球。
所述的固定装置结构如下:在无纺棉层的下方设有托板,托板通过支撑杆的支撑将所述的培养层固定于空腔之上。
所述的托板上开设有多个开孔。
所述的培养层由有机肥颗粒、土壤和培养基质共同组成。
所述的吸水绳为吸水性树脂纤维绳。
所述的吸水球为吸水性树脂纤维球。
所述的空腔为箱体。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在降雨时,能够将多余雨水很好地收集在培养层底部的空腔内,防止培养层内的植物根系被过多的水份长时间浸泡。在降雨过后,空腔底部的水份又可以通过吸水绳输送到培养层中进行持续的供水,实现了对于降雨充分、持续的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通管 2.排水管 3.植物 4.培养层 5.无纺布 6.箱体 7.吸水树脂纤维绳 8.吸水球 9.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持续利用雨水供应植物生长的装置的腔体为一至多个小箱体和大箱体组成。大、小箱体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大箱体的内部横截面积一般大于小箱体。一至多个小箱体与大箱体通过连通管相连。大箱体数量一般少于小箱体数量。
箱体外壳由不锈钢、铝合金或钢化塑料等坚固耐用且不生锈的材料构成。小箱体下部用于装水。小箱体上部安装培养层和无纺棉层和托板。培养层由有机肥颗粒、土壤或培养基质共同组成。培养层下面是质地松软、吸水性强的无纺棉层。植物根系生长于培养层。降雨被植物根系吸收、以及被培养层和其下的无纺棉层吸收后,多余部分则降落在大箱体的下部储存起来,当大小箱体均已将多余降水储满后,其余的降水将通过溢水孔排出。
无纺棉层依托于钻有若干孔洞的托板上。托板由不锈钢或铝合金或钢化塑料等坚固耐用且不生锈的材料构成。托板四周固定于小箱体侧壁。托板的下部中间位置根据需要设置一至多个支撑柱。无纺棉层下方连接一至多个高吸水性树脂纤维绳,高吸水性树脂纤维绳外面包覆有防水布外套,高吸水性树脂纤维绳从位于其下方的托板孔洞穿过。高吸水性树脂纤维绳在到达小箱体底部后,继续通过位于无纺棉层下方的连通管与大箱体的无纺棉层相连。在到达大箱体底部后,继续通过连通管与另一小箱体的无纺棉层相连,以此类推,直至所有大、小箱体的无纺棉层都通过高吸水性树脂纤维绳连接起来。高吸水性树脂纤维绳上缀有同样材料构成的一至多个膨大吸水球,当高吸水性树脂纤维绳到达大、小箱体底部时,至少一个膨大吸水球恰好位于箱体底部,并起到快速、大量吸水的作用。
当上方降雨过多,超过无纺棉层含水能力极限时,过多的雨水从托板下方的孔洞下渗,落入箱体下部。一个小箱体中水位到达连通管位置时,水通过至少一个连通管向其他箱体溢出。最后均向大箱体汇聚。小箱体的连通管位于无纺棉层下部约15cm的位置。
当大箱体内水位到达溢水孔位置时,多余水分从至少一个溢水孔上连接的排水管排出。大箱体的溢水孔略高于小箱体的连通管位置。排水机制确保了箱体内积攒过多的水分可以有效排出,不致于因箱体内积水过多,长时间浸泡植物根系,造成涝害。最后排出的水分被移出装置。整个装置自动实现了对降雨的充分、持续的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师范大学,未经华东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743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 下一篇:一种儿童电动车车轮的拆装结构